首页>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第106章 物生感时,此理等废兴;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第106章 物生感时,此理等废兴;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3/3)
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所以,宁致远在看守所的时候,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唐代‘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那首《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可惜啊,到头来诗人自己也是像唐代着名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写的那样:虽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心迹,但最终却落得个‘轻薄为文哂未休’,此诗作于患难之中,诗人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宁致远每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亦或是在半夜突然醒来脑子里胡思乱想的时候,就会在内心默念着这些诗句,想要让这些诗句来占据自己的大脑,从而免于纠结之前的种种;亦或是自己也会尝试着构思一些诗词,用前人创设的格式,再加上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就这样,在看守所的这段时间里,宁致远已经零零散散写了一些随感,都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唐诗宋词中的离别伤怀、壮志未遂、吊古伤今,总是能在人生的某个时候,让人心有戚戚焉。
因为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承办就横冲直撞的冲进家里,不由分说的把自己带走了,这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感受,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在宁致远的脑海里,因此,当他读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时,不禁万般思绪涌上心头,真的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只见词中写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和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宁致远读完,感触颇深,思考许久,据此创作了一首词,来表达自己从刚被抓到当下一路以来的心境,《声声慢.狱中有感》: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思思忖忖惶惶。
世事难料断肠,万般忧伤。
众人皆问亲朋,但只见、满面愁容。
朝离别,暮未归,始知法网恢恢。
终日忧愁难寐。
悔恨泪,让人日渐憔悴。
铁门铁窗,隔断音书日长。
浪子改过自强,再不负,妻儿爹娘。
经此遭,余生活的明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想到了父母,宁致远不禁泪流满面,父亲的重病始终让他难以释怀,他很后悔自己早就在大城市工作了,为什么不早早的就带父母到城市里来做个体检呢?如果这样做了,父亲的病就能尽早的发现,也就不用遭受这样漫长的、难以摆脱的苦痛了,他提笔又写下了《声声慢.思念父母》:
勤勤恳恳,实实在在,默默碌碌忙忙。
倾尽一生心血,为儿成长。
久经风吹日晒,全不顾、身疲体衰。
鬓渐苍,儿愈忙,朝朝盼儿归旁。
病魔由来狂妄,苦尽尝,令儿悔恨忧伤。
早已而立,为何早日不防?
诚知警醒莫忘,求苍天,给予时长。
自由日,全心尽孝养爹娘。
当然,人在困苦之中,更容易激发求生的意志和上进的精神,情绪如潮水潮涨一样有起伏波动的变化,哪怕是在看守所里,你也不可能一直沉沦下去,无论你有再多的不甘和彷徨。
经受了痛苦和挫折,人的心境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宁致远在读到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被词里面所体现出的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的精神追求深深的感染了,全词是这样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宁致远有感而发,提笔创作了一首《定风波》来给当下的自己加油打气:
莫道狴犴似海深,莫言囹圄无自尊。
怨天尤人自悲泣,方知,因果轮回无人替。
人生道路多磨砺,切记,祸福相依不离弃。
洗尽铅华自由日,立誓,不负此生不负志。
当然,一个男人,当他身为人父以后,才会真正成长,才会真正变得成熟,并竭尽全力为家庭创造幸福。
俗话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也是心里最疼爱的小棉袄’,宁致远在看守所里时不时的就会想起才一岁多的女儿。
不同于父母在农村里刻在骨子里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当时知道妻子怀孕了的时候,宁致远打骨子里就认定了将来肯定是个女儿,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喜欢女儿,也许真的是如果你真心想得到某种东西,你发出的意念就会被整个宇宙接收,来帮你达成愿望,最后,宁致远如愿以偿的有了一个女儿。
都说养育儿子仿佛是在读一部残酷的‘近现代史’,而养育女儿则更像是在书写一部充满幻想的‘未来史’,女儿象征着男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女儿更能触动男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使他们更愿意纵容女儿的柔弱,并享受女儿对他们的依赖。
因为种种原因吧,现在想来肯定都是借口,总之在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宁致远没办法陪在身边亲身经历那一切,等到宁致远赶到医院的时候,妻子已经生好了,女儿已经在婴儿床上甜甜的睡着了。
看着可爱的女儿,宁致远当时的愿望就是,只要她能就这么可可爱爱的健康成长,开心快乐就好了,就是这么简简单单。
于是,宁致远给女儿起的名字就寄托了这种简单的寓意,就是‘可爱’就好了,当时又想着简单就好,于是把‘爱’这个字换成了谐音‘儿’,这样写起来也方便。
等女儿以后上学开始学写字了,名字肯定写的也比别人快,这样肯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肯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哈哈;等考试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名字复杂的话,名字还没写完呢,女儿几道题都已经做完了,哈哈。
想必到时候,女儿也会无限的感激自己吧,哈哈,宁致远一边想着,一边陷入了对幸福的美好幻想之中,回想起自己跟女儿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宁致远写下了另一首《定风波》:
初见时心情难表,襁褓中哈欠手摇。
忽然对视心怦跳,轻抱,无限柔软心中绕。
相伴成长多欢笑,谁料,一朝罗网全没了。
爸爸懵懂挂嘴边,无奈,满心思念心熬煎。
喜欢自由与枷锁之囚牢请大家收藏:()自由与枷锁之囚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