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纺织与市场(3/3)
一点的,不成体系,只能靠他们自己整理,也不知道现在他们敏感度够不够。
【这里不得不再次感叹倭国灭得太妙了,没有了倭寇在沿海的侵袭,东面沿海区域大大安生了起来,渔民也只需要与天搏斗,同时良好的沿海环境,也是促使民间早期,私下的小规模海贸发展的一大功臣。
】
【同时,倭国的银山让大梁君臣都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哪怕是再迂腐的文官,也再掩饰不住对外探索的心思,极大的促进了大船,甚至大型战船的研发,减轻了大梁后期官方对外海贸的诸多压力,而倭国,也就是现在的东平岛,也成为了大梁官方航海事业上,一处极妙的中转补给站。
】
“这东平岛,看来得尽快收复了,收复后,对中原大大的有利啊!”
武将对此有发言权,“已经在练兵了,好歹是海战,得多练练,且现在还有北蒙,得等威海卫那边的消息。
”
又道:“听说殿下前阵子又派了人前往莱州府那边?”
姜衡也不藏着,直说道:“整理了一些海上季风的资料过去,军队和渔民都可以学一学,减少损失。
”
这个时候,朝臣就不觉得太子修道不好了,这些天文历法风向什么的,也就道士最擅长了,纷纷夸赞殿下聪颖,就连元泰帝,也没反驳,却在想着他对钦天监的使用上,还是单薄了一些,该给他们加加担子了。
【最重要的,还是银山的开采,以中原为主的白银货币体系的建立,当然,这并非一朝之功,就连纺织业的健康发展,都不是短短二三十年就能稳定下来的,因为经济结构变动带来的影响太大了,利益也太大了。
】
【不过不得不说,元鹤真人是真的一点也不ooc。
】
天幕突然提起元鹤真人,大梁君臣都愣了一秒,才反应过来,哦,殿下的道号啊,怎么突然提起这个了?
【倭国被屠,银山要开采,但到底多了一个岛的地盘,按理来说应该遣民前往开发,彻底打造成一个郡县的,但鹤仙不,除了开采银山和后期让军队驻守,又在海贸兴起后设立驿站,保证海船和军队的轮转外,根本不管东平岛的发展。
有大臣谏言,鹤仙却说:倭岛所处鬼门线,又是倒骑龙格格局,实乃不祥之地,发展它还要费力改风水格局,吃力不讨好,中原不缺一处小岛,纯消耗中转就够了。
】
【虽说现在不能封建迷信,但东平岛如今作为旅游岛屿,发展前,官方还真花大力气改了地形布局,所以,懂得都懂。
】
又是鬼门线又是什么倒骑龙格,听着就不好。
“让钦天监研究研究。
”元泰帝立马吩咐,他虽然不喜欢儿子学道,但不代表真的一点不信这些,不然每朝每代养着钦天监干嘛?真以为他们只会拍马屁啊,朝廷的俸禄,没有一分是能白拿的。
【不过海贸的路线中,从东平岛作为转折站的很少,大多集中于中原王朝南部的番邦小国。
东平岛作为一个中转站,更大的作用还是在中原王朝的对外探索上,以及作为中原王朝在大航海时代中的一道军用屏障,不详是一回事,不发展是一回事,但放着一点不用是不可能的。
】
【在鹤仙这个主打接受新事物的君主带头作用下,朝廷被迫接受着刺激,向外探索,加大了对周边小国的收复,对远方国度的探索,只会一步步扩大市场,让先进的生产机械,能尽量平稳的过渡。
】
【官方与民间的双重作用之下,纺织行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让更多的女子得以外出做工,增添收益,这也是鹤仙为何会派魏泱坐镇,作为原皇后,女性相关的内容,桑蚕相关的行业,魏泱有经验,因为她必须要了解。
】
【家庭收入的增加,带来的自然是底气的增加,同样,一个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谁,决定了谁是一个家庭的主导地位,新旧交替,这是不可避免的矛盾,也是经济结构变动注定带来的影响,而这些,也需要魏泱看到,上报,并且提出建议,交由朝廷探讨。
】
朝臣一个个目不转睛,抄答案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