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请缨出海(1/3)
【弘德三十六年,朝廷更新了离婚与立女户相关的律法。
】
天幕放出主要内容并简略介绍,有刑部与大理寺的专业人士诶了一声,“这大多参考的是秦汉时期的律法条文?”
“什么?”
“喏,就那个,是二年律令的内容,那个是秦法中的内容,还有那个……”
说着,声音越来越小,合着,这律法还真是一步步在吞噬女子权益……
“不过这答案还挺好抄。
”
反正他们都是京官,还不至于贪一点女眷的东西,顺势抄这些,保护一下自己闺女也不错。
毕竟,大势不可挡不是吗?
至于民间跳脚的部分男子,与他们何干?怎么不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些年努力了吗?总不能一直等着被喂饭吧?
【从秦汉到梁初,在经济结构的变动之下,女性终于再次迎来了机会。
而鹤仙,只是顺其自然之时,又辅以控制,保证一个国家的平稳发展。
究其本质,鹤仙不惧怕新事物的发展,接受新事物的发展,并试图让自己成为新结构中的标准定立者,千古明君,明,不在其名声,而在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眼光和决策。
】
【纺织机器的革新,朝中并非没人选择直接搁置,这样的人还不少,因为搁置,不作为,就不会有问题。
但鹤仙反对,鹤仙问他们,三倍效率的发明既然已经在民间出现了一次,商人看到了效益,那利益驱使之下,是一定还会继续研究的,朝廷制止,民间就一定能全部止住吗?
鹤仙选择迎接新事物,与其被动防守,时刻谨防民间“发明家”与“商人”的突袭,令朝廷应接不暇,不如朝廷主动担责,把控方向与进度。
鹤仙一方面调整大梁本土的纺织相关的税赋,一方面将开疆拓土与扩大市场相结合,中原王朝在世界的转折点中,敏锐的选择了放眼世界,中原王朝,再一次抓住了屹立世界之巅的时机。
】
【单单是商业的对外发展吗?自然不是,还有中原王朝之外的,对于世界的探索。
】
“时机?”
敏锐的政客们抓住了重点,何谓再次屹立世界之巅的时机?时机,可是稍纵即逝的。
“其他番邦,莫非发展得很快?”
若非如此,怎能用到时机一词?
【可以海贸的国家就那么点,民间的商人胆子再大,但开拓新航线,对于他们而言,也太具有挑战性了,这便需要官方的干预。
】
【弘德二十年,鹤仙定下探索新航线的政策。
】
这得多大一笔开支啊,户部郑貔貅可不管后期收益如何,心口瞬间就是一痛,这要是没成功,户部还能有头发吗?
【新航线的探索,严格来说,分两部分。
前期是对南方邻国诸岛等海外番邦国家的政治外交,贸易合作,从相对于熟悉一点的诸国开始向周边延,一个是以官方态度下场,给民间的商人做一个保障与靠山,一个是要探寻新的市场和大陆,国家,那免不了可能再次经过这些小国,提前透个底,方便以后的停泊等后续内容。
至于后期真的发现新大陆,其实已经很后了,新大陆带来的最大效益,也不是市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