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全能型导员(1/3)
【我们先说军队的待遇。
鹤仙作为一个绝对的主战派……嗯……也不能这么说,鹤仙作为一个重视军防的君主,是会亲自过问抽查军队的待遇问题的。
】
武将们心花怒放,文臣们早已有所猜测,天下百姓只是觉得这阿婆主,其实没必要改口的,反正他们都已经习惯了,都在大梁内部,似乎也没必要藏着捏着。
文臣们表示,还是有必要维持面上的礼节的,这阿婆主太不注意了。
【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大多朝代,像是军粮军饷军用物资,都是要将军自己去催户部的,能催到的都是对将士好的。
但是自从鹤仙实际掌权之后,军粮军饷,一定要发满,如果说国库不够,那鹤仙就直接问责户部,军饷乃是朝廷每年必要的预算,预算不够,你户部一没有上报,二没有着手解决,只会说不够,那要你们来干什么?既然不会,那便换会的人来干。
】
“好!”
“太子殿下千岁!太子殿下千岁!”
只这一点,就足够军中的士兵拥护太子。
户部的老大人们开始擦汗了,如今还是开国皇帝时期,还不至于拦截军饷,但是没人催,总是习惯性地拖一拖的。
如今天幕这么暴露未来的弘德朝军队待遇,那群滚刀肉,难搞咯。
民间则更是觉得好了。
“太好了,太好了!我就怕大娃在军队里被克扣,战场无眼,若是待遇再被贪了,那还怎么活啊……”
自家的孩子自家心疼,他们没办法阻拦军队招人,就只能期盼军中待遇能好一点了。
只有山东的军营,一个个早就脸上笑得稀烂。
“哈哈,自从太子接手咱们山东驻军,那军饷,就没慢过!”
“早就想显摆了,这下不羡慕死周边的那群家伙!”
【朝廷拨款是一回事,底下人有没有贪污又是一回事。
鹤仙不会觉得户部没问题了,军队的士兵就能吃饱喝足了,所以鹤仙每年都要随机前往京城附近的军中检阅,直接从底层士兵的精神面貌来判断有无被贪污。
】
“弘德帝,这既是检查将士的待遇,也是让自己活跃在军中,确保自己的威信。
”
孙平不得不承认,有这样的君主,只要是脑子正常的将帅,是一定会拥护的,哪怕看似是对他们的管理不放心。
什么是将军?将军不怕一次两次的败仗,毕竟常胜将军少,史书上都数得过来,但最怕的,就是奸臣的污蔑了。
而弘德帝这样亲自检阅的举动,底层士兵感激,高层将帅又何尝不安心?
陛下都自己看过了,陛下还不相信我们相信你们空口白牙的奸臣吗?
【而远离京城的,驻守四方的军队,则明面派遣督察官检查,暗地里绣衣卫探访,双管齐下,力保军中将士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将士的饷银和补贴,能拿到手里,送回家里,无后顾之忧。
也是因此,弘德一朝,兵权,兵心,一直牢牢把控在鹤仙的手里。
】
晋王眼神奇怪地看向姜衡:这就是你的不知兵?
姜衡:我是不知兵啊,所以我只负责他们的后方。
【这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待遇,除此外,还有思想方面的建设。
】
又是思想?
朝臣们想到了宗室教育中的,太子提出的思政教育课程。
【弘德十五年,在荀子孟子被追封为圣人之后,兵家原有的圣人也不能忘了。
】
一向冷静自持的孙平冷静不下来了,一眼不错地盯着天幕,快说啊!
这一刻,他终于共情了好友孟怀书。
丁俊擦了擦没有眼泪的眼角,三个好友,只有他家没有圣人可以显摆,太心酸了,祖宗怎么就不能争气一点呢?
【在原本武庙的基础上,把兵圣孙武给提了出来,在京城郊外起了一座兵圣庙,并在四周建造了一所兵家学院。
】
“大德!”
圣君大德!
武将们一个个眼巴巴看着太子和元泰帝,弘德朝有的,陛下,我们元泰朝也要有!
【武皇开设了武举,用以选拔军事人才,其内容,涵盖马射,步射,举重等多个项目,到启朝,又增加了策论,要求军事人才必须通晓兵法。
】
【但有个很大的问题,科举上的书目大多能在市场上买到,但是兵法不好买。
所以武举的作用,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实则还是将领之后,二代他们自己玩儿。
】
“这天幕有失偏颇,怎么不说武举比科举低一头呢……”有武将小声嘀咕,却谨慎地没有冒出头。
【鹤仙先暂停了兵法策论一道,武举便单纯考个人的武学能力,考上的,统一送到兵家学院进行深造。
】
“这个不错,科举的进士要去翰林院实习,武举的进士也该有相应的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