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这可事关太子清誉!(2/3)
然有其规律,周期。
冰河,想来与气候,降水,河流等或许都有关联,可令钦天监针对性整理历史上的气候数据,以统计规律。
”
元泰帝觉得很有道理,言之有物,“那就交给钦天监监正负责此事。
”
东宫的万斐等人突然觉得肩膀轻了不少,舆论压力,突然就小了,“继续吧,虽然弘德帝自己挽回来了,我们该做的还是做。
”
“殿下还是人,是人就有私心,也趁此次天幕,彻底将殿下从半空中拉下来。
”
只是怎么拉,得他们来控制,不能被有心人引导。
其他人自然是表示赞同,上次天幕后,殿下就已经让他们止一止舆论了,但效果并不太好,反倒被一些百姓觉得大梁周报里混入了奸臣,要害太子殿下,他们实在是没招了。
这次的天幕,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说真的,要不是知道太子殿下的良苦用心,他们也要觉得太子就是仙君转世了,这气运,谁能不说一句天命?
【就是在当时,也因蜂窝煤的出现,言官们一改之前的态度,开始称赞陛下深谋远虑,忧国忧民。
】
【也是在这次以后,鹤仙依旧每日荤素结合,朝臣都知晓弘德帝心里有数,不是真的乱来,那就够了。
当然,每年一到冬季,该弹劾楚王奢侈浪费,还是弹劾。
用曹御史的话来说,那是弹劾楚王吗?那是提醒君父行事有度!
这叫什么?苦一苦御史,骂名楚王来担?】
楚王:……
你们这群弘德一朝的君臣真是太过分了!这是欺负老实人呐!
元泰帝愉悦地饮了口茶,对比起来,他这个亲爹,只是让老六背一下小九修道的锅,可太仁慈了。
而且现在,貌似也用不着老六背锅修仙了。
【但这并不代表,曹严就不盯着鹤仙劝谏了。
】
姜衡:啊?还来?
【第二次曹严的严肃劝谏,是在弘德十二年的变法上,曹严这个帝党,劝谏弘德帝这一刀太重了,但是大家都知道结果,谁也无法劝住兵权在手的弘德帝,弘德帝觉得时间已经合适了,不能再拖了。
随后,江南赋税收不上,江南考生罢考。
如此情况下,百官更是纷纷跪劝,鹤仙干脆罢朝,眼不见心不烦,就在此时,曹严私下求见。
】
“又是私下?”
“好歹是君上的心腹,私德方面可以公开劝,头铁地劝,但在这种政治立场上,作为君上的心腹,公开劝谏要有度,决不能和寻常御史一样死谏,不给君上面子。
”
因为这是代表立场,作为帝党,私下怎么反对都好说,明面上,就必须得跟君上站在一边,不然君上要你干吗?
官场上的学问,多着呢。
一个把君父当朝骂得走人的御史,能做到右相位置上数年,最后还升了左相,君父还能让其放心教导弟子,这样的人,会是不懂变通的吗?怎么可能。
蒯谌唏嘘一声,“小扶光啊,这方面,你就比不得我~”
小扶光一边做笔记,一边随口答道:“但是你没了,我权倾朝野。
”
蒯谌:……
“哈哈哈哈哈吃了那么多次亏,你怎么还不长记性哈哈哈。
”十岁的瑞王姜徹笑得伏在了桌上,尽情嘲笑在扶光面前装深沉失败的蒯谌。
九岁的扶光稳住桌子,带着点心累,“看天幕吧……”
【曹严为了什么来呢,还是为了劝谏鹤仙停一停变法,先安抚下来江南,鹤仙却道:再让他们继续做大,给后人留下一堆的烂摊子?开弓没有回头箭,勿要再劝。
曹严于殿内跪请君父缓下来。
鹤仙就问:你也要来逼朕吗?
曹严叩首说:臣绝无此不臣之心。
自臣入仕以来,皆有赖皇恩,方能走到今日,又怎会不忠不义,陷陛下于两难?
鹤仙就反问:那你现在在干什么?你不就是在让朕两难吗?
重点来了,曹严泣曰,嘶,你们这些君臣,每个都有说哭就哭的技能是吧?】
百官心想:当臣子的,没点演技,当什么臣子?
【臣出身农家,乃全村举族之力托举,方能考取功名,先帝之时,自宁王入朝,监察百官,视察民情,底层百姓,无不视宁王殿下如恩人,臣亦如此。
陛下改革税制,清丈田地,抑制土地兼并,无一不是有利于百姓,臣本就农家出身,比任何人都希望陛下能成,可是陛下,太快了!
逼您的并非是臣,而是您自己,您是在将您自己逼入绝境啊陛下!】
元泰帝对此表示赞同,心中对这个能让太子无能狂怒的御史愈发的满意,天幕中元泰帝遭遇的,弘德帝也要尝尝!
他这都是为太子好啊,明君总得有谏臣做标配嘛。
【好半晌后,鹤仙才说:“一步退,步步退,朕就不信,他们真有那么多条命!”
君主头铁一心要撞南墙,曹严苦啊,只能使出文臣“逼谏”的绝招,跪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