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使臣归国(2/3)
的倭人,即便是罪人,也要顺路让其回归故土,中原,可谓至善至德。
八月二十五,安南,高丽,琉球,南吴使臣,踏离大梁中原陆地。
**
“报!发现大梁国号的船队!和我们的船一起回来的!”
“大梁亲自来人了?”
“是!”
等再了解到船队的规模后,才恍然发觉自己竟一直在紧张。
“将军,这种情形,怎么办?”
“怎么办?人家既然来了使臣,自然只能接待,否则就真的是逼对方用兵了。
”他们现在,还没有能全力抵抗大梁的资本,要不然也不会联系其他藩国一起试探大梁了。
只是这段时间,大梁沿海竟一直没动静,而刚有动静,就是大梁使臣直接来了大樱。
这可真是来了个祖宗。
“八嘎,也不知道提前派人回来通知一声!”
而当他们到沿岸迎接大梁使臣,却发现对方并未下船,遣人去询问,得到的回答却是:“这就是你们的接待之礼?”
高举圣旨,横眉冷对,“大梁皇帝陛下亲书圣旨在此,请贵国皇室,各位将军,官员,前来接旨!”
在自己国家已经占据绝对的大义之下,使臣也是要先保命的,且只有保命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口才不是?曾离是不可能贸然下船的,尤其是一开始面临的就是沿海的军队。
果不其然,听到大梁使臣的话语,将军脸色瞬间五彩缤纷,“圣旨……速速上报!”
“白石将军他们呢?”
“并未看到,上使说等人齐了再见,一次说清,避免误会。
”
“……一定是试探的时候出了什么意外,或许是大梁要问罪。
”
“那……”
“这条消息先不上报。
”
先过了这关再说,上报上去,上头要是不来了,他们这些底层的将士怎么办?如何应对得了大梁上使?
大樱朝堂很快陷入了慌乱,这种强硬让国家君臣在码头接旨的作风,明显不符合平时的汉人作风,但却十分符合中原的地位,他们没有权利拒绝。
傀儡一样的天皇被带到了码头,领着群臣迎接大梁的圣旨。
曾离看着跪地的臣子,和站着的天皇,没有说什么,只是拿出其中一道圣旨,将大樱主副使的大不敬之罪挑开来说,并处以死刑,诛其九族,再归还两个骨灰罐罢了。
大樱臣子同时意识到了:来者不善。
“贵国是否太过严酷了些?我大樱十分愿意学习上国的礼仪,但两位使臣都是军中出身的粗人,中原不也讲究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幕府将军的示意下,有臣子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辩解,或者说,质问。
曾离半点不生气地颔首表示,“是这个道理,所以陛下仁慈,没有牵连其他人,诛其九族,已是仁慈,也给了贵国有错就改的机会。
”
“恕本将军直言,他们纵然有错,但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如今我大樱遣使前往上国,那是发自内心尊敬,憧憬上国,上国因小事斩杀我国使臣,还要问罪其九族,本将军并未看到上国的仁善,且不得不让本将军怀疑,上国难道是要与我大樱开战吗?”
“哦?这位将军是对我国不满?”
“不过求一个理字!”
“理?既然求理,那这位将军,能否解释一下,为何贵国使臣,会说他们听从幕府,而非皇室呢?这位将军,或者说,大樱的幕府,是要造反吗?!”
此刻,站着的天皇再不能冷静了,群臣也同样不能冷静了。
“我也想问问诸位将士,你们听从的,是幕府,还是大樱的皇室?大樱的朝廷?白石敢犯上,到底是听从大樱朝廷的旨意,还是幕府意图挑起战乱,令两国百姓生死相对,从而篡权夺位?!”
而这一段,是十分流利的大樱语言,所有的将士,都能听懂。
从一开始,就要将挑起战争的锅,于大庭广众之下,扣给幕府!
如此一来,幕府之后说再多,说是大梁屠杀倭岛,那也是狡辩,若大梁要屠杀倭岛,又何必这般多此一举的前来?
经过那几个倭寇的审讯和聊天,曾离已经明白倭寇的本质,畏威而不怀德,慕强,谁看起来强,谁有理。
上国的使臣都这么说了,那还能有假?看幕府他们的神色,就知道没有假!
再说天幕,谁能看见?其余使臣在大梁那么久,可一点没看到天幕的影子。
幕府还欲解释大梁图倭岛银山,那更是笑话了,你们有再多银子,还不是得花在中原出品的商品上?需要屠岛多此一举?
诡辩,是名家的技能,也是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