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正文完结(1/3)
这一期天幕结束后,许多人都隐隐有所感觉,天幕,或许不会再出现了。
但那又如何呢?生活还是得继续。
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比如现在站在他面前的两人。
姜衡不是个小气的人,“建!都建!”
多一个圣人和两个圣人,区别……不大!
“张仲景先生为医圣,墨子为……理圣。
”
墨家,墨圣也不好听啊,何况如今,只是作为工匠等理工研究方面的先祖,‘理’其实涵盖有点广了,但是,将就吧,想来他们也不会介意。
“理?倒是有些像是法家的名号。
”林朗提醒道。
“理,本意为玉石加工,后延伸有事物的规律与道理之意,工人也好,匠人也罢,都需掌握手中运行的规律,甚至是探寻其本质。
只是如今,你们还是太过偏向于技术,而缺少总结,这‘理’的后半段,也是需要你们这些‘匠人’,去总结归纳的,方不负这圣人一脉,可明白?”
“臣谨受教,比不让陛下失望。
”
墨家弟子这可感动坏了,是他们太想当然了,也让陛下难做了,如今他们墨家的确式微,光有技术,与其他圣人学派比起来,也真的底蕴不足。
他们还需要补足理论系统。
这个圣位,是陛下提前预知给他们的,他们必须得更努力还债了!
姜衡:?
这就打鸡血了?
打鸡血的可不止他们,同样是有新晋圣人的医学生们更是彻底卷疯了。
太医院院使在天幕还没有讲完的时候,就已经记录好了重点,还抽空打了个草稿,不止是追封圣人相关事项的草稿,还有太医院的改革方案,都已经参考着答案,拿了个章程出来,人家不仅医术厉害,写折子做管理,那是一样的厉害。
政通人和,百端待举,大梁上下,所有人,都在朝着天幕中那个盛世前进,他们坚信,没有天幕中那些年的耽搁,没有那些糊涂人的对峙,他们会走向一个,比天幕中,更平和的鼎盛人间。
弘德三年,天幕世界线中的元泰二十七年:
这是天幕中,安王去世,元泰帝也去世的一年,但没有了太孙的折腾,安王虽然身体是姜家人中最差的,但也还是继续活了下来。
而元泰帝这个老年人,因为没有受刺激,身子骨还算硬朗,眼瞅着就是揍一顿儿孙,都是有力气的。
两人均度过了死劫,迎来了弘德四年。
在这一年里,安南归附,原安南六王子李庭荷从国子监毕业,于鸿胪寺任职,老安南王已经死于政变,新安南王改封顺侯,一家人迁居京城。
卫国公退休,其子继承卫国公爵位,其孙李延爻与姜琦归国,李延爻选择去军中历练,姜琦则与昆石一起,跟着天幕上的万国坤舆图,探索海外,以加深大梁的政治影响力,逐步打造以大梁为核心的海洋贸易体系。
朝堂上原本核心的太上皇一系,也陆续退休完毕,将舞台给年轻人放肆。
曹严曹叔翼,则被太上皇用力地握住双手:“好孩子,皇帝任性,但满朝都纵容着他,你可不能心软啊!”
楚王歪了歪嘴,没让太上皇瞧见他那不屑的样子:笑死,就曹严那偏心眼的,为了给皇帝洗白,黑的都能说成白的,真把他当唐太宗的魏征了啊?
要他说,与其让曹严当谏臣,还不如让他楚王来当!
曹严一整个被压力住了,你个太上皇你都管不住,你让我一个臣子来?
“我说老爹,你能不能别欺负人了,人家孝心外包,你家长之责外包是吧?让臣子管君主,也就您想得出来。
”
姜衡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当着曹御史的面发表了一通顶撞君父但救他于水火的言论。
一时间,曹严心绪复杂,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好在,大梁天家父子二人转,也没有他插手的地方。
“你又偷懒?”
“什么偷懒,有丞相和二哥呢。
”
太上皇眼睛都瞪大了,“老二?你用老二?他身子什么样你不知道?”他是前太子啊!而且刚被废的几年一直酗酒,能高强度工作吗?
“安啦,儿心里有数,二哥不会压榨自己的,而且最后我都要审阅的。
”
二哥可是十七年太子,最后只能让元泰帝来个似是而非的太子仁弱不足以君天下的理由废除的人,顶级辅政人才,凭什么不给他用?
不等太上皇发火,姜衡就拉住了一旁的曹严往外撤,“朕和爱卿处理国事去了,父皇您和六哥慢慢交流感情啊!”
出了门,又对曹严道:“父皇年纪上来了,想一出是一出,他的话你别在意。
天下不缺一个谏臣,但你曹严却是独一无二的,朕不需要你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