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生意(1/3)
李翠花愣了愣,“你说啥?搬县城去了!你可别胡说,萧家连个抗事儿的男人都没有,哪儿来的钱!”
李翠花声音拔高了许多,“还搬家,别又是身子不好,去县城看大夫去了。
你这说瞎话的本事……”
于婶儿哧了一声,道:“也就你天天盼着萧家过得差,以前没钱咋了,秋然手艺好,县城的人都请她做席面,再冲娘家借些钱,咋就不能买宅子了。
别看萧寻走了,可秋然却是个好福气的,萧家一家福气都好,这不,今儿早上搬走了。
别看有人儿子多,那不也没搬去城里住。
”
于婶儿也不想说太多,省着招李翠花记恨,这如今搬走了,离得远远的,李翠花就算想使坏也没办法,挺好。
也不知道她咋想的,就那么见不得萧家好。
难不成是觉得,萧寻走了,没看到萧家散了,反而立起来心里不如意?
这人咋那么坏呢。
于婶儿往后稍了两步,李翠花没瞧见,她脑子都顿住了,咋可能呢,咋可能搬走了呢。
上回她问林秋然,林秋然还说是身子不好,去县城看大夫,敢情是骗她的!李翠花想了想这几日,萧大石和孙氏几乎天天出去,推个车带俩大桶,准是桶里有好东西。
他们一家去县城好几次了,有几回还坐牛车,要是没钱,怎么可能坐牛车呢,这是偷偷摸摸赚钱去了呀。
这一家子心眼子可真多呀,李翠花心里气得不行,如今孙氏和林秋然不在,她有气也没处撒去吗,看于婶儿还在为萧家说话,她咬咬牙道:“人有钱又如何,那也不是你的钱,用得着你在这儿吆五喝六?这可是好性子,比我家的畜生都好使,在这儿乱吠!可是畜生看门护院还有骨头吃,你这么为他们说的话,也没见赚钱的时候带着你呀!”
于婶儿真是被这话气笑了,她道:“你这话说的,谁家赚钱不可着自己先吃饱了。
咋啦,赚钱给自己花还有错了,你有钱给你儿媳妇买点心,也没见你给村里人吃,你都做不到,还让别人做。
成日见不得别人好,偏就不如你意!”
说完,于婶儿还忒了一口。
李翠花气得不轻,手指着于婶儿直哆嗦。
于婶儿懒得跟她计较,扭头就走了。
李翠花精神恍惚地回了家,她儿媳肚子大,过些日子就生了。
肚子尖尖的,看着像是男胎。
儿媳问她咋了,李翠花摇摇头。
李翠花心道,没事没事,林秋然肚子里也不知道是个啥,准是丫头片子,萧寻没了,孙氏就盼着是个儿子,要是生个丫头可就笑话了,没法传宗接代,萧家不还是断了香火。
李翠花忽然想起来,萧大石一家搬走了,本家知道吗。
有钱咋了,叫他们有钱,不给外人花,还能不给亲戚花。
县城。
孙氏把从村里带来的菜给邻居送了些,刚搬过来,也认识认识。
再说她和萧大石肯定有回老家的时候,能托着邻居照顾林秋然。
有句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
一家娘子姓许,一家姓陈,头一回看性子还不错,总之先送些,若是日后不好相处就离远点儿,也不妨碍什么。
等她回来,林秋然也醒了。
孙氏端来瓜果,“我出去买的,你快吃。
”
上午没空,孙氏下午才闲下来,以后就是要过日子的,吃的喝的都得备着。
在县城比村里方便,想买啥都容易,就是不咋便宜。
村里几乎没啥花销,但来城里,总想啥都买点儿。
一不注意,就把钱花出去了。
林秋然点了点头,“不急,一会儿再吃。
娘,我也不太累,我们合计合计,明日摆摊的事儿吧。
”
萧大石主要干力气活,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孙氏卖,所以林秋然和孙氏商量就行了。
早先林秋然就让孙氏跟常来买鱼的顾客说了,明日不仅摆摊,还会上新菜。
林秋然打算多积累客源,日后好开铺子的。
终于搬来县城了,也方便,得好好想想怎么做这生意。
孙氏卖了这么多天的菜,也有些头绪,她道:“秋然,你说现在不用推车来回跑了,省了花在路上的时间,早起街上就有肉菜卖,让你爹早起买去,买回来做好,我跟你爹去卖,住在县城方便,啥时候回来都行。
”
孙氏不会做菜,暂且想到的只有这么多。
街上人多,免不了磕了碰了,林秋然还是在家做菜安稳。
林秋然点点头,“娘说得对,以前最多一日卖二十多条鲤鱼,四十多条鲫鱼,能全卖光,也有前几日有事没来的缘由。
菜量肯定得加,但我想着总吃一样客人也会腻了。
”
不仅客人容易吃腻,林秋然虽喜欢做菜,可总是红烧鱼蒜香鲫鱼这两样,她也做腻了。
林秋然道:“每日菜色得不一样,比方说第一日做红烧鱼,第二日红烧肉……等做个几日,菜色再轮换回来。
若是哪日我出去做席面,这天的菜就不做了,得等下回。
”
吊着客人的胃口,生意还更好呢。
萧家几次没来县城,再来生意都会好些。
不过虽然吊着胃口,但做什么菜色,还是依着客人的口味,以赚钱为主。
轮换着来,是因为总吃一样,容易吃腻不说,就算前一日买了,第二日还想吃,也会顾及刚昨儿吃过犹豫一番的。
钱就那么多,县城百姓过日子也省吃俭用,哪里会日日吃。
隔几日就换菜色,喜欢吃这个口味的会等着,若是好吃的,隔三岔五就买一次,她们生意也好些。
孙氏听林秋然说完,笑着点点头,“这样成,有时候几天不去,再去生意就好,连着去也能卖完,但我看没有日日来的客人。
”
鱼卖得不多,来过的客人孙氏基本上都认得了,回头客不少,新来的也有。
菜品解决了,就剩价钱了。
以前做鱼不用本钱,整条鱼按斤称倒还行,哪怕家里出油、调料、柴火这些,赚得也不少。
但如今,买来鱼要去内脏,其他的肉炖久了水分也流失,要是还按斤称按两倍的市场价卖,虽然还有得赚,但赚得少多了。
若是租铺子,还有借口涨价,可是还摆摊呢,若冒然涨价,客人肯定也不乐意。
来这儿买鱼,不就是看中便宜还好吃吗?真涨了,恐怕得丢一半客人,传来传去,最后还会影响摊子生意。
林秋然还想攒钱开铺子,赚得少不行。
也有别的法子,多做多卖,定价便宜却能薄利多销,可是她有身孕,靠量赚钱,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住。
光卖肉不行,那加上菜呢。
林秋然想着可以用肉汤煮菜,有肉香菜的味道自然好,看处理菜的难易定价,哪怕卖得比肉便宜,时间长了,赚得自然也多。
再有便是做菜步骤多,有的要炖有的要炸,煮菜简单。
若生意稳定,可以找供货商,把本钱压下去。
肉菜以味道取胜,吸引客人,普通人家想换换口味,也不会买太多肉,大约会买些肉汤煮的菜吃。
鱼汤可以煮豆腐,肉汤可以炖土豆豆角。
价钱又不贵,总会买一点。
俨然孙氏也想到价钱的事儿,她问:“秋然,价钱还和原来一样吗?”
好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