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节(3/3)
            
              
				天女。
    您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击退数十万敌军,保全了大梁江山社稷,臣妹对您真有十分敬畏,十分仰慕,十分尊崇,以及十二万分的忠诚。
    臣妹能有今日,全是仰仗您的隆恩。
    ”
华瑶一时竟然哑口无言。
    她觉得琼英拍马屁拍得有点过头了。
    “十二万分的忠诚”这个词,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众臣听见琼英的阿谀奉承,内心也有各种各样的感想。
    
内阁次辅赵文焕又惊又急。
    他本来准备好了几句奉承话,然而琼英抢先一步,把他要说的话全说完了,他也不能再开口了。
    这么好的一个谄媚机会,竟被琼英抢走了,他还真是小瞧了琼英。
    皇族之中,没有一个无能之人,各位公主从来不是好相与的,今后,他可得小心注意琼英的口才,千万不能再败给琼英。
    
赵文焕侍奉皇帝多年,在“阿谀奉承”这一门学问上,大有造诣。
    
赵文焕观察华瑶的神色,只见华瑶又瞥了一眼谢云潇。
    他仔细揣摩,试探道:“微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
赵文焕毕竟是内阁次辅,近日也为稳定政局日夜操劳,付出了许多心血,太后不得不卖他一个面子:“讲吧。
    ”
赵文焕道:“如今陛下还在昆山行宫养病,三公主已经葬入凤山皇陵。
    丧葬典礼也是二十天之前的事,丧期已过,京城文武百官都守在各自职位上,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太女殿下登上大位,臣心才能安定,民心才能归顺。
    ”
琼英立即附和道:“赵大人所言甚是,儿臣也赞同赵大人的提议!”
华瑶还不太习惯琼英如火一般燃烧的热情。
    
华瑶多看了琼英一眼,琼英微微地笑了一声,华瑶也笑了笑:“皇妹言之有理。
    ”
华瑶看向太后:“不知皇祖母意见如何?”
仁寿宫的千秋殿之内,文武众臣纷纷跪到了地上,众臣异口同声:“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请太后娘娘早立国主,安定民心。
    ”
太后也差点笑出声来。
    她原本是打算拖延下去,至少等到明年,再把华瑶扶到皇位上。
    
华瑶注定是九五至尊,但她野心太大了,年纪又太小了,太后对她并非完全信任,必然要与她拉扯一番。
    
大梁朝的政局好不容易才稳定了一些,太后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
    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就像一台复杂精密的机器,若是凭借个人意愿,擅自去拆卸这其中的机关,那这一台机器或许会停止运转。
    
太后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政局,包括华瑶。
    
然而众臣联合请命,竟然在仁寿宫长跪不起。
    内阁首辅金曼苓、内阁次辅赵文焕,六部九卿的高官,以及官阶四品以上的武将一齐呼喊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请太后娘娘早立国主,安定民心!!”
太后收手回袖,镶金嵌珠指甲搭在了自己的手背上,刮出一道淡淡红痕。
    她语气和蔼道:“朝廷应当以社稷为重,既然诸位爱卿都开了口,那就依照你们的意思。
    皇帝还在养病,可以尊他为太上皇,钦天监挑选黄道吉日,礼部、户部、工部、光禄寺、太常寺、宗正寺、鸿胪寺、太府寺,以及内宫六局十二监,从即日起,合力备办登基大典。
    ”
华瑶诚心诚意道:“儿臣跪谢皇祖母隆恩浩荡。
    ”
第242章雾开霁止贺新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晌午过后,内阁众臣回到了文渊阁,赵文焕的脚步比平日里更快一些。
    华瑶命令他负责筹备登基大典的各项事务,他感到莫大的荣幸。
    
赵文焕当然也知道华瑶选择他的原因。
    他曾经主持过两次封后典礼,经验丰富,一点纰漏也没出过。
    他交际广泛,认识六部九卿的每一位官员,他与掌印太监关系融洽,内廷女官都会给他三分薄面。
    他侍奉皇帝,向来尽职尽责。
    
赵文焕快步登上文渊阁的台阶,他的同僚开了一个玩笑:“赵阁老,您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
这位同僚名叫邹宗敏,正是当今的工部尚书。
    
赵文焕道:“能为殿下办事,就是天大的喜事。
    ”
邹宗敏道:“论起官场上的资历,谁能比得过赵大人您呢?您负责筹备登基大典,可算是天子御前第一红人了。
    ”
赵文焕的唇边露出一丝笑意,绯红官袍迎风飘动:“邹大人太抬举我了。
    你我一同在朝为官已有三十多年,这些年来,咱们两个的确是相互照应,往后也应该更加小心地当差才是。
    ”
赵文焕做了一个“请”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