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3)
有零星的回复,也只是简短指出“基础教材有解”或“实验设计有缺陷”,并没有多少人注意一个高中生。
顾玺沉吟片刻,注册了一个新账号,ID就叫“解惑者”。
他点开曾庭轩最新标题为《斜面摩擦系数精确测量实验数据偏差大,求教!》的帖子。
昨天刚发的实验数据,目前还没人回复。
顾玺看了看曾庭轩的疑问和实验记录,指尖在机械键盘上轻敲:“看到你的数据了,很棒的尝试!特别是你记录了不同角度(θ)下的实际加速度(a_obs),这比单纯测力更直观。
”
他首先肯定了曾庭轩的用心,继续道:“不过,对比你计算的理论加速度(a_cal=gsinθ),偏差确实存在,而且角度越大,偏差似乎越明显?”
他没有直接给出课本公式,而是从曾庭轩的实验数据入手,分析了误差可能来源,指出他忽略的空气阻力影响,甚至模拟了不同摩擦系数下的曲线图。
最后才导向那个简洁的物理公式,并解释了公式成立的边界条件。
回复逻辑清晰,深入浅出,既肯定了曾庭轩的探究精神,又精准地解答了他的困惑。
没过多久,系统提示音响起。
“探索者曾”回复了,字里行间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解惑者老师!太感谢您了!您分析得太透彻了!我之前完全没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难怪数据总是对不上!您真是帮了大忙!”
顾玺回复:“客气了,我也只是个物理爱好者,有空互相讨论。
”
难得遇到一位肯搭理他的老师,“探索者曾”接连私信了好几个积压已久的问题:关于电磁感应实验中线圈匝数的优化、关于自制光谱仪的分辨率提升、关于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他许久的波动叠加问题……
顾玺都一一耐心解答。
他的回复总能切中要害,既能解答问题,又能巧妙引导曾庭轩的思路,让他豁然开朗。
短短两三天,曾庭轩的感激之情已溢于言表:“老师,跟您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感觉思路都开阔了!没想到在论坛上能遇到您这样的好人,您一定是工程师或教授吧!”
顾玺知道已经初步获得曾庭轩的信任,他回道:“我不经常上这个网站,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加个好友。
嗯,我拉个群吧,我有时也会和朋友一起讨论。
”
曾庭轩当然愿意,于是顾玺建了个群,暂时只有他和曾庭轩。
“老师好!”曾庭轩一进来就打招呼。
顾玺算了下两人的年龄,他比曾庭轩大一个月:“我也是个学生,叫我学长吧,我姓顾。
麻烦群头像和呢称改一下,我喜欢统一。
”
顾玺对曾庭轩道,同时将自己的群呢称改为“物理-顾”。
曾庭轩秒懂,马上给自己改名为:“物理-曾”,顺手换了个风景头像。
越发感觉顾学长像个老师了,群呢称还要求统一。
——当然,其实是顾玺怕他和宁一帆入群后发现是对方,又吵起来。
物理-顾:“我也会拉其他人进来,都是学物理的,可以互相交流。
”
物理-曾:“好。
”
午休时间,趁着宁一帆不忙,顾玺对他道:“一帆,我和朋友建了个物理小群,经常在里面讨论些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你有兴趣加入吗?”
宁一帆正在看书,手中捧的是向顾玺借的新书《费曼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