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重工整合与深海隧道(1/3)
三一重工总部会议室里,气氛比西伯利亚的寒风还要凛冽。
董事长梁稳根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推到林峰面前,红木桌面上的烫金厂徽在水晶灯下泛着冷光。
“林总,17.3%的股份,作价237亿,这是我们所能接受的底线。
”他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身后坐着的七位董事个个面色凝重,宛如一排沉默的石像。
林峰并未看向协议,而是调出全息投影,展示着新一代盾构机的三维模型——刀盘上,纳米金刚石涂层闪烁着幽蓝光芒,参数面板的数据实时跳动:【直径15.7米,扭矩8500kN·m,最大推进速度80mm/min】。
“梁董,你们的‘京华号’盾构机去年在汕头海湾隧道三次卡壳,刀盘磨损率达27%。
采用我们的技术,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他伸手在模型上轻轻一点,刀盘分解图展开,【纳米刀盘寿命:6000米(传统刀盘仅1200米)】的对比数据,刺痛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
梁稳根的助理突然推门而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老梁的脸色瞬间由铁青变为惨白,他猛地站起身,将协议扫落在地:“你早就动手了?!”此时,全息投影自动切换到股市行情——宏图伟业通过27家券商席位,已在二级市场悄然增持三一重工9.7%的股份,加上之前收购的8.2%流通股,合计持股17.9%,超过了梁稳根本人的17.3%。
“这是市场化收购,合规合法。
”林峰平静地说道,系统提示【检测到梁稳根心率127bpm,皮质醇水平超标2.3倍】。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窗外的湘江倒映着三一重工的厂房,那些曾经象征中国重工骄傲的起重机,此刻宛如一排垂头丧气的巨人。
三天后的三一重工临时股东大会上,林峰遭遇了“毒丸计划”的阻击——董事会宣布向现有股东定向增发12亿股,以稀释收购方的股权。
但他早有准备,委托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央企)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场,以18.7元/股的价格受让12%的股份,总持股比例突破29%,成为第一大股东。
当计票结果公布时,梁稳根的老花镜从鼻梁滑落,摔在地上裂成了蛛网。
收购完成后的第一个清晨,林峰走进三一重工的盾构机车间。
巨大的“京华号”刀盘静静地卧在工装架上,好似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
红警建筑师正在用激光扫描仪测绘数据,全息投影中,刀盘上的碳化钨合金齿(硬度HV1300)被标记为红色——在系统数据库里,这已属于“淘汰级材料”。
“换上这个试试。
”林峰递给总工程师王强一个钛合金容器,里面装着纳米结构立方氮化硼刀头。
王强将信将疑地把刀头安装到测试刀盘上,启动岩石切削实验机——转速30rpm,进给速度50mm/min,切削对象是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180MPa)。
传统刀头在这种工况下的寿命通常为45分钟,而新刀头切削了3小时27分钟后,磨损量仅0.3mm。
“这……这是外星科技?”王强的声音颤抖着,他从事盾构机研发37年,从未见过如此惊人的耐磨性。
林峰调出材料微观结构图:【晶粒尺寸50nm,界面结合强度4.2GPa】,“这是我们微波烧结技术的产物,月产能12吨,足够装备20台盾构机。
”
此时,系统弹出深海隧道工程预警:【台湾海峡地震风险评估:9.2级,建议采用“沉管+盾构”复合方案】。
全息投影切换到台湾海峡地质图,红色线条标注着长乐-诏安断裂带,黄色区域显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约1.2万亿立方米)。
“高水压、活跃断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