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四大部洲本源论(2/3)
;有瀚海曰“沸浪”,涛涌如山,蒸腾云雾,隐见蜃楼。
洲中多险峻峡谷,深不可测,罡风如刀;亦有沃野平原,然寒暑酷烈,旱涝无常。
四季分明而炎夏尤长,万物于此受熬炼之劫。
洲中之民,名曰“阎浮提”,得火德之性与离明之魂。
其形貌各异,高矮妍媸不一,性情亦多殊别。
然其心志坚韧,勇于开拓,百折不挠。
其寿不满百,而营营汲汲,求索无已。
此洲众生,贪嗔痴慢疑五毒炽盛,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交煎,如处火宅。
然正因此苦,反成砥砺心性之砥石。
昔有圣王名“燧人氏”,感于众生茹毛饮血,夜惧寒侵,乃仰观星象,俯察木石,钻燧取火。
初火燃于南洲,划破亘古长夜,熟食驱寒,猛兽遁形。
燧人氏遂立“薪传”之教,曰:“火有焚林之暴,亦有烹鲜之功;心有利刃之险,亦有烛暗之明。
善驭此火,则文明可兴。
”自此,南洲之民知用火,制陶冶金,开农耕,创文字。
然火性炎上,其欲亦随之燎原,征伐渐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轩辕黄帝,生于纷争之世,诸侯相侵,血流漂杵。
黄帝修德振兵,战蚩尤于涿鹿,血流漂杵。
然胜后铸剑为犁,命仓颉造字,伶伦定律,嫘祖育蚕,立华夏之基。
其临终登鼎湖乘龙升遐,遗训曰:“火德文明,贵在知止。
心火不戢,终成燎原之灾。
”然后世子孙,能承其志者寡。
夏桀商纣,纵欲暴虐,终致鼎迁;秦皇汉武,雄才伟略,亦不免黩武求仙之讥。
南洲历史,遂成一部善与恶、进与退、创造与毁灭之火中长卷。
众生于此苦乐参半之娑婆世界,历劫修行,如薪火相传,其精进不息,正为照破无明之资粮。
西牛贺洲:金德载物之邦
西洲居兑位,属秋,秉金德之肃。
其地形圆满如满月,平野广袤,间有低缓丘陵。
多金沙之河,蜿蜒如带,河底金砾璀璨,映日生辉;有广林名“无忧”,枝叶繁茂,其果甘美,食之不饥;有草原曰“息壤”,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牧歌悠扬。
四时温和,不寒不暑,物阜民丰,鲜见灾殃。
洲中之民,名曰“瞿陀尼”,得金德之坚贞与兑悦之和。
其人身形高大,仪貌端严,面色淡金,常有和煦之气萦绕。
性情宽厚,乐善好施,不尚机巧。
其寿绵长,衣食丰足,多务农牧,鲜有饥馑。
然此丰饶安乐,亦如黄金之枷锁,易令人耽溺其中,忘怀精神之超拔。
洲中圣贤,深谙金性之真谛。
金非徒为世间贵重之物,其质至坚,其性至纯,历火不损,入土不蚀,象征法性之恒常不变。
有金轮圣王名“善住”,其治世时,七宝自然而至。
王有金轮,旋转虚空,王乘之巡行四洲,所至之处,兵戈不起,五谷丰登。
然圣王深明金玉虽贵,终为外物。
一日,王集臣民于无忧树下,示以纯金宝瓶,曰:“此金不朽,然若心为物役,则虽寿千年,犹处樊笼。
”言毕,竟碎瓶于地,舍王位入山修行,后证菩提。
其故事镌于金箔之上,流传至今,瞿陀尼人虽享安乐,亦知“身外金易得,心中金难求”之理。
西洲之民,秉性淳厚,多怀利他之心。
有富商名“善施”,家藏金沙如山。
每见贫者,辄解囊相助,无吝啬。
尝遇饥年,倾尽家财购粮赈济,活人无算。
其临终谓子孙曰:“金之为物,聚则成山,散则润物。
聚散之间,心光自现。
”故西牛货洲虽富甲天下,然路不拾遗,市无欺诈,金银流通如血脉之畅达。
其安乐丰饶,非仅天赐之厚,实乃民风淳朴,深得金德“厚德载物”之义,以物质之丰赡滋养精神之平和也。
北俱芦洲:坎水柔韧之渊
北洲居坎位,属冬,秉水德之智。
其地方正如砚台,冰雪为常。
有玄冰之山,巍峨接天,万载寒晶,莹澈如镜;有弱水之海,鸿毛不浮,其色幽深,暗流潜涌。
洲中多冰原广漠,朔风怒号,雪浪排空。
虽处酷寒,然冰层之下,温泉汩汩,滋养绿洲如翡翠星布,奇花异草,不畏岁寒。
洲中之民,名曰“郁单越”,得水德之柔韧与坎陷之沉静。
其人身量颀长,肌肤莹白若冰雪,目如寒潭,湛然有神。
性情澹泊,寡言少语,不喜交游。
其寿绵长,无中夭者,临终自知时至,安然入雪山长眠。
此洲众生,无我相人相,无尊卑高下,无婚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