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证物编号sn715(2/3)
苍白的脸,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睡不着,心里挂着案子。
”我含糊地解释了一句,目光迅速扫过桌面,没看到那个装着躯干部分的大物证袋,“王哥,那个……死者躯干,还有右臂内侧那块淤青的详细照片和初步分析,出来了吗?”
“淤青?”老王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哦,你说躯干右腋下那块颜色特别深的?张主任他们法医科那边在做尸检,初步的体表痕迹照片应该出来了。
”他指了指墙角一台连接着电脑的扫描仪,“原始照片都在那边电脑里,编号对应现场记录。
你自己调出来看吧,密码老规矩。
”他报了一串数字,又低下头凑近显微镜,“我得赶紧把这些微量物证处理了,看能不能找到点有用的。
”
“谢谢王哥!”我立刻走到那台电脑前,输入密码,快速调出昨晚现场拍摄的原始照片库。
冰冷的屏幕光映在脸上。
我滑动鼠标滚轮,一张张血腥、冰冷、记录着罪恶细节的照片在眼前快速闪过。
断口、泥泞、扭曲的肢体……胃部又开始隐隐不适。
终于,我找到了几张专门针对躯干右臂内侧的特写照片。
高清镜头下,那块暗紫色的淤青被放大得纤毫毕现。
它的形状比我昨夜在昏暗雨夜和强光手电下看到的更加清晰、更加诡异。
它整体呈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边缘像是被某种钝器深深压入皮肤,导致皮下组织大面积出血坏死,呈现出一种近乎发黑的深紫色。
在这片深紫色的淤痕中心区域,却清晰地压印着一个……图案!
那图案由数道平行的、略微弯曲的凹痕组成,凹痕很深,像是被某种带有棱角的坚硬物体以极大的力量硬生生烙印进去的。
凹痕排列紧密,形成一个微微内凹的弧面。
而在这些平行凹痕的一端,还有一个独立的、更深更小的圆形凹陷点。
这……这根本不是什么撞击伤或者约束伤!这分明是一个印记!一个被某种特定的、带有棱纹和凸起点的硬物,在死者生前最后时刻,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深深烙印在皮肉里的印记!
我死死盯着屏幕上的图案,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昨夜在现场那股莫名的熟悉感和寒意,此刻如同冰水般兜头浇下。
我几乎是颤抖着手,从内袋里掏出了那个装着玉蝉的证物袋SN715。
隔着透明的塑料,我将这枚粗劣的玉蝉,小心翼翼地靠近电脑屏幕上那个淤青印记的图片。
目光在冰冷的屏幕和冰冷的玉石之间反复切换、比对。
玉蝉那粗糙的身体,雕刻着几道极其生硬、深浅不一的平行凹线,模仿着蝉腹的节纹……
淤青印记中心,那数道平行的、弯曲的凹痕……
玉蝉头部那个被刻意凿出的、不规则的圆形孔洞……
淤青印记一端,那个独立的、更深更小的圆形凹陷点……
虽然玉蝉整体形状与淤青印记并不完全吻合,但那些关键的、独一无二的细节特征——那几道生硬的平行凹线,那个头部的小孔——竟然与死者皮肉上被暴力压印出的凹痕和凹陷点,在形态和相对位置上……高度吻合!
嗡!
仿佛一道无形的惊雷在脑海中炸响!昨晚那黑影指向城西乱葬岗的画面,与眼前这冰冷残酷的物证比对,瞬间交织、重叠!
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这枚粗劣诡异的玉蝉,极有可能就是制造死者右臂内侧那块致命淤青的凶器!至少是凶器的一部分!凶手用它,在死者死前,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留下了这个……标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什么呢?这么入神?”老王的声音突然在背后响起,吓了我一跳。
我猛地转过身,下意识地将拿着证物袋的手背到身后,心脏狂跳。
老王狐疑地看了我一眼,目光扫过我苍白的脸和微微颤抖的手,又看向电脑屏幕上那张淤青的特写照片。
“哦,这个啊,”他叹了口气,走过来,指着屏幕,“张主任那边初步看法,也认为这淤青很特殊,像是被什么东西故意压上去的,不是意外伤。
但具体是什么玩意儿弄的,还得研究。
这案子,邪性啊……”他摇摇头,又回去忙他的了。
邪性……这个词像一根针,扎在我心上。
我强作镇定,将SN715证物袋塞回内袋,冰凉的触感再次传来。
“王哥,那……张主任那边尸检报告大概什么时候能出来?”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只是出于新人的求知欲。
“解剖刚做完没多久,详细报告哪有那么快。
”老王头也不抬,“不过张主任刚才过来送几份组织切片时提了一嘴,说发现点有意思的东西,估计上午会出个初步的书面简报,重点提一下异常发现。
等着吧。
”
“好,谢谢王哥。
”我点点头,不再停留,快步离开了技术队那令人窒息的房间。
走廊里冰冷的空气稍稍缓解了心头的燥热和混乱。
我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闭上眼睛,试图梳理这团乱麻。
玉蝉是凶器(或凶器的一部分)——制造了死者身上的特殊淤青印记。
死者残缺的魂魄(黑影)——在梦中指认城西乱葬岗。
这指向……是凶手的藏身地?是抛尸的第一现场?还是……那里有更关键的东西?
那个穿着清朝官服的干瘪老头……“靠下面有人”……林家干刑侦的秘诀……
荒谬!荒谬绝伦!
可是……这接二连三的“巧合”和“邪性”,又该如何用“科学”解释?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我睁开眼,看到法医助理小周手里捏着几张打印纸,正快步从法医科的方向走过来,脸上带着熬夜后的苍白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周哥!”我立刻迎了上去。
小周看到我,脚步顿了一下,眼神有些复杂,似乎欲言又止。
“周哥,张主任的初步简报出来了?”我直接问道,目光落在他手里的纸张上。
小周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刚打印出来,正准备给陈队送过去一份。
”他把手里的纸递给我,“林默,你……你自己看吧。
张主任特别标注了几点,很……奇怪。
”
我接过那几张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纸。
最上面一张是法医科的抬头,标题是“城南水泥厂无名男尸案初步尸检简报”。
我迅速扫过前面的基本信息:男性,年龄约35-40岁,身高约175cm,死亡时间约30小时前(发现前夜23:00至凌晨01:00之间)……死因初步判断为机械性窒息(颈部有符合绳索勒压的索沟及深层肌肉出血),分尸系死后进行,工具推断为大型砍劈类钝器……
我的目光急速下移,落在“体表特殊发现”一栏。
张主任用加粗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