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韩府惊惶,忠言逆耳(2/3)
权,当取其轻。
袁本初毕竟出身名门,素有清望,诛阉党、抗董卓,大义在手。
其在河内,亦颇施仁政,民心渐附。
相较之下,公孙瓒残暴,董卓无道,皆不可依仗。
”
耿武见时机成熟,猛地站起身,走到堂中,对着韩馥深深一揖,语气悲愤而恳切:“使君!诸位同僚之议,皆非万全!授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韩馥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连忙道:“耿司马但说无妨!”
耿武环视众人,声音沉痛而决绝:“使君!如今之势,北有豺狼,西有猛虎,冀州已如俎上鱼肉!内无决断之主,外无必守之志,将士离心,百姓惶惑,此乃取死之道也!为今之计,若战,则必两面受敌,冀州玉石俱焚,使君身死族灭!若和,无论投向何方,皆难免受制于人,且必招致另一方疯狂报复!”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盯住韩馥,说出了那句石破天惊的话:“武,与关别驾、审正南、沮公与等,连日苦思,以为唯有使君效法古之圣贤,主动将冀州牧之位,让于德才足以服众、声望足以御外之袁本初,方可解此死局!”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就连早有心理准备的韩馥,也猛地坐直了身体,瞳孔收缩。
耿苞立刻跳了起来,指着耿武怒斥:“耿武!你……你竟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欲陷使君于不忠不义乎?!”
“住口!”关纯踏前一步,与耿武并肩而立,声色俱厉,“何为不忠?使君让位于袁公,袁公乃袁氏嫡脉,世受皇恩,更能整合河北之力,西讨国贼董卓,北御暴虐公孙,此乃大忠于汉室!何为不义?使君此举,可免冀州百万生灵涂炭,可保自身家族富贵平安,此乃大义于百姓,大义于自身!岂不闻‘尧舜禅让’,千古美谈?尔等欲使使君效仿那恋栈权位、最终身死国灭之昏君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审配也沉声道:“使君,袁本初名望足以服冀州士民,能力足以御外侮。
其若主冀州,必能妥善安置使君,绝无加害之理。
此乃以一身之退,换全局之安,功德无量!”
沮授亦道:“授附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非循常理之时。
使君让贤,上顺天意,下应民心,中保家室,实为明智之举。
”
一时间,堂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耿苞、刘子惠等少数人激烈反对,声音却显得苍白无力;而耿武、关纯、审配、沮授等掌握实权或享有清望的重臣,则同声劝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洪流。
韩馥看着眼前激烈争吵的部下,只觉得头痛欲裂。
反对者的声音让他恐惧,害怕背负骂名;而劝进者的理由,却又像魔鬼的低语,不断诱惑着他,承诺着一条看似可以摆脱眼前绝境的“生路”。
他双手抱头,痛苦地呻吟起来。
就在这时,堂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一名浑身浴血的军校踉跄着冲了进来,扑倒在地,嘶声喊道:“使君!不好了!麹义将军……麹义将军他听闻使君有意让位,勃然大怒,已集结本部兵马,声称……声称要清君侧,诛杀蛊惑使君的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