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2/3)
天天挂在嘴边,时刻不忘。
只可惜我这妹妹命运这么苦,姑妈怎么就偏偏去世了!”
说着,便用手帕擦拭眼泪。
贾母笑道:“我刚觉得心里舒坦些,你又来招惹我!你妹妹远道而来,身体又弱,我刚才好不容易劝住了她,你就别再提那些伤心事了!”
熙凤听了,连忙收起悲伤,换上笑容说:“对对对!我一见到妹妹,心思就全在她身上了,又是高兴又是难过,竟然把老祖宗给忘了。
真是该打,该打!”
说完,她又忙着拉起黛玉的手,问:“妹妹今年几岁了?上过学没有?现在在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念家里,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尽管告诉我;丫鬟婆子们要是伺候得不好,也只管告诉我。
”
接着,她又转头问那些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物品都搬进来了吗?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紧收拾两间下房,让她们去休息休息。
”
说话时,已经摆上了茶果,王熙凤亲自端茶送果。
这时,二舅母问她:“这个月的月钱发完了没有?”
熙凤回答说:“月钱已经发完了。
我刚才还带着人到后楼上去找缎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昨天太太说的那种,想是太太记错了?”
王夫人道:“有没有,其实也不打紧。
”接着又说:“你应当随手拿两匹出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用,等晚上想起来再派人去拿,可别忘记了!”
熙凤道:“这我倒先想到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就会到,我已经预备好了,等太太回去过目后,就送过来。
”
王夫人听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茶点已经被撤下,贾母吩咐两位老嬷嬷领着林黛玉去拜见她的两位舅舅。
此时,大舅舅贾赦的妻子邢夫人连忙起身,笑着回答说:“我带外甥女过去,这样也方便些。
”
贾母笑着说:“正是这样,你也去吧!就不用再回来了。
”
邢夫人答应了一声,便带着林黛玉向王夫人告别,大家一直送到穿堂前。
穿过垂花门,早有众多小厮拉过来一辆装饰着翠色帷幔和青色绸缎的车子。
邢夫人拉着林黛玉上了车,众婆子们放下车帘,然后命令小厮们抬起车子,拉到宽敞的地方,才套上温顺的骡子,出了西角门,往东绕过荣府的正门,进入一扇黑漆大门,到了仪门前才下车。
众小厮退下后,才打起车帘,邢夫人扶着林黛玉的手,走进院中。
黛玉心想,这里的房屋院落,一定是荣府花园中分隔出来的一部分。
穿过三重仪门,果然看见正房、厢房、游廊,都小巧别致,不像刚才那边那么高大华丽;而且院中随处可见树木山石。
不一会儿,她们进入正室,早有许多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姬妾和丫鬟迎了上来。
邢夫人让林黛玉坐下,一面派人去外书房请贾赦。
过了一会儿,有人回来禀报说:“老爷说:‘近日身体不太好,见了姑娘彼此都会伤心,所以暂时不忍相见。
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就如同在家里一样。
姐妹们虽然笨拙,但大家在一起也能解闷。
如果有什么委屈,只管说出来,不要见外’。
”
黛玉连忙站起来,一一应承。
又坐了一会儿,便告辞要走。
邢夫人再三挽留她吃过晚饭再走。
黛玉笑着回答说:“舅母疼爱赐饭,我本不应推辞,但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怕领了赐饭不去拜见不恭敬,改天再领也不迟。
请舅母体谅!”
邢夫人听了,笑着说:“这倒是好主意。
”
于是吩咐两三个嬷嬷用刚才的车子好好送林黛玉过去。
于是林黛玉告辞。
邢夫人送到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子远去,才转身回去。
当黛玉踏入荣府,从车上下来后,一群嬷嬷领着她向东转了个弯,穿过一道连接东西两厢的穿堂,再绕过朝南的大厅,来到仪门内的一个宽敞院落。
这里有五间气势恢宏的正房矗立中央,两侧厢房与鹿顶耳房错落有致,设计巧妙,四通八达,显得既轩昂又壮丽,与贾母所居之处大不相同。
黛玉立刻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内室正堂,一条宽阔的石板路直通大门之外。
步入堂屋,黛玉抬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悬挂于正中的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斗大的三个字“荣禧堂”赫然在目,下方则是一行小字,记录着某年月日皇帝赐予荣国公贾源的荣耀,旁边还钤有“万几宸翰之宝”的印章。
大紫檀木雕螭案上,摆放着一座三尺多高的青绿古铜鼎,旁边是一幅描绘墨龙待漏随朝的巨幅画作。
一侧陈列着金蜼彝,另一侧则是精致的玻璃盒。
地面上,两排共十六张楠木交椅整齐排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外,还有一副对联,用乌木制成联牌,上面镶嵌着錾刻的银色字迹,书写着: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大意为:宴席上珍宝光芒照耀如同日月交辉,大厅里华美的服饰绚烂仿佛烟霞灿烂。
下面一行小字,写的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意思是:来自同乡的学弟、世袭东安郡王的穆莳恭敬地书写)。
原来,王夫人日常起居休息的地方,并不在这间正厅,而是在正厅东侧的三间偏房里。
于是一位老嬷嬷领着林黛玉走进了东边的房间。
靠窗的大炕上铺着猩红色的外国毛毯,正面摆放着大红底色绣着金钱蟒图案的靠背,石青色金钱蟒图案的引枕,以及秋香色金钱蟒的大条褥。
炕的两侧各摆着一张梅花形状的洋漆小茶几。
左边的茶几上放有文王鼎、匙筷、香盒;右边的茶几上则是汝窑出产的美人觚,觚内插着时令鲜花,旁边还有茶杯、痰盂等物件。
地面朝西一字排开有四张椅子,每张椅子上都搭着银红色带花纹的椅搭,椅子下方还各有四副脚踏。
椅子两侧,也各有一对高茶几,茶几上茶杯、瓶花一应俱全。
其他的摆设,自然不必一一细说。
老嬷嬷们请黛玉到炕上坐,只见炕沿上特意设了两个锦褥,相对而置。
黛玉估量了一下座位的尊卑次序,便没有上炕,只在东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这间屋里的丫鬟们赶忙端上茶来。
黛玉一边品茶,一边打量着这些丫鬟们的装扮、衣裙以及言谈举止,果然与别家大不相同。
茶还没来得及喝,就见一个穿着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笑着走进来,说:“太太请姑娘到那边坐。
”
老嬷嬷听了,便领着黛玉出来,走到东廊的三间小正房里。
正中的炕上摆着一张炕桌,桌上堆满了书籍和茶具。
靠东墙的地方,设有一个半旧的青缎靠背枕头。
王夫人坐在西边的下首位置,也是坐在一个半旧的青缎靠背坐垫上。
看见黛玉进来,王夫人便往东边让座。
黛玉心里猜想,东边应该是贾政的位置。
她注意到炕边一字排开的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垫,于是黛玉就在椅子上坐下了。
王夫人再三邀请她上炕坐,黛玉这才挨着王夫人坐下。
王夫人接着说:“你舅舅今天斋戒去了,改天再见。
但我有句话要嘱咐你:你三个姐姐都很好,以后可以一起读书写字、学针线活,或者偶尔开个玩笑,她们都会让着你的。
但我最不放心的是一件事:我有一个顽劣不堪的儿子,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天因为去庙里还愿还没回来,晚上你就能见到他了。
你以后不用理他,你这些姐姐都不敢招惹他的。
”
黛玉也时常听母亲提起,二舅母家有个表哥,出生时嘴里就含着一块玉,性格顽皮异常,非常讨厌读书,最喜欢在女眷们中间混闹;而且外祖母对他极为宠爱,以至于没人敢管教他。
此刻听到王夫人这么说,黛玉便明白指的就是这位表哥。
于是她陪着笑脸问道:“舅母说的,莫非就是那位衔玉而生的哥哥?我在家时也常听母亲提起,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叫宝玉,虽然顽皮得很,但在姐妹中却是极好的。
况且我来了,自然只会和姐妹们在一起,兄弟们自有他们的住处,哪有我去招惹他的道理!”
王夫人笑道:“你不清楚其中的缘由:他和别人不一样,自小因为老太太疼爱,一直是和姐妹们一起娇生惯养的。
如果姐妹们哪天不理睬他,他反而还安静些。
即使觉得无趣,也不过是走出二门,私下里拿身边的小厮们出气,嘀咕一会儿就过去了。
但要是这一天姐妹们多和他说了一句话,他心里一高兴,就会惹出许多事情来!所以我叮嘱你别理他。
他嘴里一会儿甜言蜜语,一会儿没大没小,一会儿又疯疯癫癫的,你可千万别信他的!”
黛玉一一答应了。
这时,一个丫鬟进来禀报:“老太太那边开晚饭了!”
王夫人连忙拉着黛玉从后房门穿过后廊往西边走,出了角门,来到一条南北向的宽敞夹道。
南边是三间小巧的倒座抱厦厅,北边立着一座涂着白粉的大影壁,影壁后面还有半扇大门,掩映着一间小巧的屋子。
王夫人笑着指给黛玉看:“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以后你可以常来这里找她,缺什么东西直接跟她说就行了。
”
这门上也有四五个年纪尚小、梳着总角发髻的小厮,都垂手站立在一旁侍候。
王夫人于是带着黛玉穿过一个东西向的穿堂,就来到了贾母的后院。
进入后门,已有许多人在这里伺候,看到王夫人进来,才开始摆设桌椅。
贾珠的妻子李氏负责捧饭,熙凤安放筷子,王夫人则送上汤羹。
贾母独自坐在正面的榻上,两边放着四张空椅子。
熙凤赶紧拉着黛玉坐在左边的第一张椅子上,黛玉十分谦让。
贾母笑着说:“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
你是客人,本来就该这样坐的。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黛玉这才告了座,坐了下来。
贾母又让王夫人坐下,迎春三姐妹也告了座,依次坐下:迎春坐在右手边第一张椅子,探春坐在左手边第二张,惜春坐在右手边第二张。
旁边的丫鬟们拿着拂尘、漱口盂、手帕侍候着。
李氏和熙凤则站在桌旁布菜。
虽然外面伺候的媳妇丫鬟很多,但却连一声咳嗽都听不到。
饭毕,一片寂静,各有丫鬟用小茶盘送上茶来。
想当年林如海教导女儿要珍惜福气、保养身体,说过饭后必须等饭粒完全咽下,过一会儿再喝茶,才不会伤及脾胃。
如今黛玉看到这里的许多规矩与自己家中不同,不得不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