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青灯斩狐(2/3)
闭门窗,连灯都不敢开,整个村子静得可怕,只有风吹过老槐树的声音,像是鬼哭似的。
李建国知道,再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村民们的恐慌只会越来越严重。
他想起山巅的清虚观里住着一位陈道长,据说很有本事,能降妖除魔。
清虚观在终南山的山顶,离李家村有十几里山路,平时很少有人去,只有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邪祟事,村民们才会去求助陈道长。
第二天一早,李建国特意挑了两斤新晒的茶叶——这是他家今年最好的茶叶,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喝。
他换上一双结实的胶鞋,背上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个馒头和一壶水,就踩着泥泞的山路往山顶走去。
山路比他想象的还要难走。
雨虽然停了,但路面湿滑,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水,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滑倒。
林间的雾气很重,能见度不足五米,只能靠着路边的标记辨认方向。
偶尔有露珠从树叶上滴落,砸在脖子里,凉得人一激灵。
走了将近三个时辰,李建国的衣服已经被汗水和雾气浸透,贴在身上难受得很,鞋子里也灌满了泥,重得像灌了铅。
就在他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前方的雾气突然散了些,一座小小的道观出现在眼前——正是清虚观。
清虚观不大,只有三间正殿和两间偏房,院墙是用石头砌的,上面爬满了绿色的藤蔓。
观门前挂着一块木质的牌匾,上面刻着“清虚观”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油漆已经有些剥落。
院门前的石阶上长满了青苔,显得有些冷清。
观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屋檐下铜铃的声音,“叮铃叮铃”的,格外清脆。
李建国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走上石阶,轻轻敲了敲观门:“陈道长,晚辈李建国,来自山脚下的李家村,有要事求见。
”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玄色道袍的男子站在门后。
他看起来三十来岁,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皮肤是常年不见太阳的苍白,一双眼睛却格外明亮,像是能看透人心。
他的头发用一根木簪束在脑后,额前留着几缕碎发,随风轻轻飘动。
他左手握着一串乌木念珠,每颗珠子都被盘得油光发亮,右手的桃木剑悬在腰间,剑柄上刻着一道道神秘的符咒,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这就是陈道长。
“进来吧。
”陈道长的声音很平静,没有丝毫波澜,像是早就知道他会来。
他侧身让李建国进来,转身往正殿走去。
李建国连忙跟上,手里紧紧攥着那包茶叶。
正殿里很简陋,只有一张供桌,上面摆着几尊神像,神像前燃着两根蜡烛,火苗跳动着,映得整个大殿忽明忽暗。
供桌前铺着一块蒲团,地上打扫得干干净净,连一点灰尘都没有。
陈道长走到蒲团前坐下,示意李建国也坐。
李建国把茶叶放在供桌上,恭恭敬敬地坐下,然后把村里最近发生的怪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陈道长——反常的燥热、村民丢鸡、奇怪的声音、泛着银光的软毛,还有村民们的恐慌。
他说得很详细,连自己的猜测都一并说了出来。
陈道长静静地听着,指尖捻着乌木念珠,一圈又一圈,动作缓慢而沉稳。
他的目光落在院角那株半枯的柏树上——那棵柏树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了,树干粗壮,可不知为什么,只有半边枝桠有叶子,另一半枝桠光秃秃的,像是被火烧过似的,树皮也干裂得厉害。
等李建国说完,陈道长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静:“那银毛,你带来了吗?”
李建国连忙从布包里掏出一个油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正是几撮泛着银光的软毛。
陈道长伸出手指,轻轻捏起一撮毛,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指尖搓了搓,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这是狐妖的毛。
”陈道长的声音很肯定,“看这毛色和质地,这狐妖已经修了百年左右,道行不算浅。
它偷鸡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吸取鸡的魂魄,用来增进自己的修为。
村里的燥热,就是它修炼时散发出的妖气所致。
”
李建国心里一沉,连忙站起身,对着陈道长深深鞠了一躬:“陈道长,求您救救我们李家村!村民们现在都快吓破胆了,再这么下去,指不定还会出啥事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道长站起身,走到门口,望着远处的云雾,沉默了片刻。
然后他转过身,目光落在李建国身上,缓缓说道:“今夜我去看看。
”
李建国大喜过望,连忙又鞠了一躬:“多谢陈道长!多谢陈道长!您放心,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您!”
陈道长微微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让李建国先回去,告诉村民们晚上关好门窗,不要出来。
李建国千恩万谢地离开了清虚观,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回到村里,李建国把陈道长的话告诉了村民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脸上终于有了些笑容。
村民们纷纷表示会按照陈道长的吩咐做,有的还主动提出要帮陈道长打帮手,被李建国拦住了——他知道降妖除魔是道长的事,村民们去了只会添乱。
夜幕很快降临了。
终南山的夜色格外黑,像是打翻了的浓墨,把整个山林都染得漆黑一片。
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猫头鹰的叫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李家村的村民们都早早地关了门窗,熄了灯,躺在炕上,竖着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陈道长是在亥时初刻来到李老汉家的。
他依旧穿着那件玄色道袍,左手握着乌木念珠,右手的桃木剑悬在腰间,脚步轻盈,落地无声,像是一片飘来的影子。
李老汉早就等在门口,见陈道长来了,连忙迎上去,压低声音说道:“道长,您来了。
后院我已经收拾好了,柴房里可以藏身。
”
陈道长点了点头,跟着李老汉往后院走去。
后院里黑漆漆的,只有柴房的门缝里透出一点微弱的光——李老汉特意在柴房里点了一盏小油灯,怕道长看不清路。
陈道长走进柴房,打量了一下四周——柴房不大,堆满了晒干的柴火,角落里有一个草垛,正好可以藏身。
“你先回屋吧,不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