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奇葩团队初显神威,一天之内完成不可能的任务(2/3)
出其中可能被‘人为因素’干扰的模糊地带。
第二,以我们C方案百亿资金的体量为例,用数据模型,去量化这些模糊地带可能造成的资金风险和时间成本。
第三,站在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和‘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的高度,提出一套更严谨、更透明、更高效的拨款监督流程建议。
”
林舟放下笔,将那张纸推到苏晓面前。
“你的报告,不是为了去捅一个脓包,而是为了给我们的C方案,穿上一件刀枪不入的‘防弹衣’。
当领导们看到,不采纳你的建议,百亿项目就可能面临数千万乃至上亿的潜在损失时,你说,他们是会选择保护那个脓包,还是选择保护我们的项目?”
苏晓呆呆地看着那张纸上龙飞凤舞的字迹,看着林舟为她规划出的那条全新的路径。
她瞬间明白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职场智慧了。
这是阳谋。
堂堂正正,无懈可击的阳谋。
它把一封充满个人恩怨和斗争色彩的“举报信”,变成了一份站在全局高度,为整个项目保驾护航的“专业壁垒”。
它绕开了所有的人际纠葛,直指问题的核心——利弊。
苏晓只觉得一股热流从胸口直冲头顶,她那因为过于正直而处处碰壁的思维,像是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原来,正义不仅仅只有一种表达方式。
用最专业的矛,去攻击对方最脆弱的盾,远比挥舞着道德大棒呐喊,要有效得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明白了。
”她拿起那张纸,像是接过了新的使命。
她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便走。
那挺得笔直的背影里,带着一种学者找到了终极课题般的专注与兴奋。
小小的会议室里,终于只剩下了林舟一个人。
他看了看时间,下午两点。
留给这个“奇葩团队”的,只剩下最后不到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他没有催,也没有去跟进。
沙盘的推演,给了他绝对的信心。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闭上眼,开始在脑海中,将C-方案的每一个细节,与即将到来的三份成果,进行最后的整合与完善。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将会议室染成一片温暖的橙黄。
下午五点半,临近下班的时间。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马振华走了进来。
他看起来有些疲惫,额角还带着一丝汗迹,但那双向来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一种久违的神采,像一堆即将熄灭的炭火,被重新拨旺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桌前,将七个大小不一、新旧各异的牛皮纸档案袋,一一放在了林舟面前。
动作不重,却带着一种掷地有声的份量。
“国土局地籍测绘的原始数据,没盖章,但保证是最新的。
环保局那个监测站的在线数据,我让那小子从后台直接导出来的,打印了最近半年的。
还有交通委的……”马叔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拉开椅子坐下,拧开自己的大茶缸,猛灌了一口,才缓过劲来。
“陈局那个老家伙,非拉着我喝了半天功夫茶,忆苦思甜,把他当年掉粪坑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又说了一遍,差点没把我给熏死。
还有交通委那个小年轻,人不大,架子不小,死活不给,最后我把他们退休的老主任从麻将桌上给薅过来,才算把东西拿到手。
”
他嘴上抱怨着,脸上却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得意。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退役多年的神枪手,重新摸到枪,虽然过程生疏了些,但打出去的子丸,依旧正中靶心。
这种久违的、搞定一切的掌控感,让他通体舒畅。
林舟看着那七个档案袋,由衷地说了一句:“马叔,辛苦了。
”
马振华摆了摆手,靠在椅子上,没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