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王处长坐不住了,暗中指使人窃取方案成果(1/3)
“天海集团”。
这四个字像一枚无声的钢针,扎进了林舟的瞳孔。
李瑞报告末尾那行潦草狂放的批注,带着一种赌徒all-in时的疯狂与直觉,与【因果沙盘】深处一闪而过的、代表着极度危险的暗红色数据流,瞬间重合。
会议室里亢奋的空气仿佛被这一眼抽空了。
马振华靠在椅子上,享受着人情通达后的惬意,正琢磨着晚上回去怎么跟老伴儿吹嘘自己宝刀未老。
李瑞还沉浸在数据风暴的快感中,脸上的潮红未退,正抓耳挠腮地构思着下一步如何把模型做得更性感。
只有林舟,在那一刹那,感觉到了寒意。
不是来自王处长那种摆在明面上的阴狠,也不是两位副省长博弈时那种无形的压力。
这股寒意,来自一片更广阔、更黑暗的深海。
那里盘踞着真正的巨鲨,它们嗅觉灵敏,耐心十足,在猎物最肥美、也最松懈的时候,才会发动致命一击。
“启动深度关联推演,目标:天海集团与C方案。
”
林舟的意识沉入沙盘,指尖无意识地在李瑞的报告上轻轻敲击着。
沙盘轰然运转,无数信息流瀑布般垂落。
天海集团的数据模型被迅速构建起来,那是一个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商业帝国,触角遍及能源、金融、远洋航运。
它的股权结构像一张迷宫般的蛛网,层层穿透,最终指向了几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基金。
沙盘开始推演。
【若C方案按现有路径推进……】
画面中,C方案凭借其完美的逻辑和孙主任的力挺,在省里顺利通过。
项目筹备组正式成立,一切欣欣向荣。
第一笔启动资金到位,项目组开始全球招标采购核心设备和原材料。
就在这时,天海集团旗下的一家新能源子公司,以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拿下了最大的一笔原材料供应合同。
画面快进。
项目动工,进展顺利。
然而,在项目进行到最关键的阶段,距离投产仅有数月之遥时,天海集团突然单方面宣布,因“国际不可抗力”,无法按时履约。
整个项目的供应链,被拦腰斩断。
林舟看到,画面中的自己和团队成员焦头烂额,四处寻找替代供应商。
但他们惊恐地发现,全球范围内所有能提供同级别原材料的厂商,都早已被天海集团通过各种长期协议、优先供货权给“锁定”了。
市场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提前扫荡过一遍,连残羹剩饭都没留下。
项目停摆,每天都在烧钱,银行的催款单雪片般飞来。
省里震怒,舆论哗然。
最终,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百亿项目,成了一个巨大的烂尾工程。
画面最后,天海集团以一个“收拾烂摊子”的救世主姿态出现,用不到十分之一的估值,轻松收购了整个项目的所有资产,包括土地、厂房,以及那些已经运抵、却无法组装的昂贵设备。
一场完美的资本绞杀。
而李副省长力推的B方案,在沙盘的推演中,赫然显示其海外市场顾问团队,与天海集团的某个高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B方案的所谓市场风险,根本就是他们提前挖好的陷阱。
林舟的后背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终于明白,自己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发改委这栋楼里的勾心斗角。
从他提出C方案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踏入了一个更凶险、更庞大的猎场。
“林组长?林组长?”李瑞的声音把林舟从冰冷的推演中拉了回来,“您觉得我这报告怎么样?最后那个猜测,是不是有点意思?”
林舟抬起头,眼中的寒意已经尽数敛去,恢复了惯常的平静。
他看了一眼兀自兴奋的李瑞,又看了看一脸满足的马振华,和旁边目光清亮、已经进入工作状态的苏晓,心中了然。
这支刚刚捏合起来的团队,士气正盛。
这股气,不能泄。
“何止是有意思。
”林舟的嘴角,勾起一抹赞许的弧度,“李瑞,你这份报告,不是分析,是预警。
价值千金。
”
李瑞的眼睛“噌”地一下亮了,激动得搓着手,嘿嘿直笑,像个得到了糖吃的孩子。
“马叔,”林舟转向马振华,“您这可不是靠老脸,您这是把咱们C方案的根基给夯实了。
没有这些数据,我们就是空中楼阁。
”
马振华矜持地摆了摆手,但那微微上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