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微光渐明(2/3)
舔血,风餐露宿,谈何习惯。
不过是尽本分罢了。
”
徐元点点头,神色转为严肃:“白日里西北方向那件事,我已经听说了。
”
陈暮心中一动,看来徐元的消息渠道比王屯长更灵通。
“元直兄也认为我多管闲事?”
“非也。
”徐元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正是为此事而来。
你可知,你那句‘曹兖州麾下一斥候’,以及你处置此事的方式,已经传到了一些人的耳中。
”
陈暮目光一凝:“哦?”
“并非王屯长那般人物。
”徐元压低了声音,“是更高层……甚至,可能触及了荀文若先生那里。
”
荀彧,荀文若!曹操的首席谋士,王佐之才,颍川士族的领袖人物!陈暮的心跳不禁加快了几分。
他投军月余,连曹操的面都未曾见过,荀彧对他而言,更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文若先生……会关注这等小事?”陈暮有些难以置信。
“小事?”徐元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明远,你可知曹公如今最大的困境是什么?非兵不精,非将不勇,而是名望与根基!兖州新定,士民疑惧,四方强敌环伺。
袁绍以四世三公之名虎视于北,袁术骄狂于南,吕布骁勇于东。
曹公急需向天下人证明,他曹操,非是董卓般的暴虐之徒,而是能安土护民的雄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顿了顿,看着陈暮:“你今日所为,虽只救得数十村民,但‘曹军斥候驱匪安民’这件事本身,便是一颗种子。
它会随着那些村民的口耳相传,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悄悄发芽。
这,或许比斩将夺旗,更能契合文若先生此刻为曹公擘画的‘大势’。
”
陈暮恍然。
他原本只是遵从本心,却无意间可能触碰到了更高层面的政治考量。
“当然,你也需谨慎。
”徐元话锋一转,“军中派系复杂,谯沛元从、兖州本土、颍川士人、乃至收降的青州兵,各有山头。
你今日之举,或许会有人欣赏,也难免会有人觉得你爱出风头,收买人心。
尤其你出身颍川,更容易被贴上标签。
”
“多谢元直兄提醒,暮谨记。
”陈暮郑重道。
徐元的话,为他拨开了眼前的些许迷雾,也让他看到了潜在的风险。
“好好干吧,明远。
”徐元站起身,拍了拍陈暮的肩膀,“是金子,总会发光。
但在这军营里,光不能太刺眼,要温润,要持久。
如同砥石,默默磨砺,方能成器。
我观你,有此潜质。
”说完,他悄然离去,融入帐外的夜色中。
徐元走后,陈暮独自坐在油灯前,久久不语。
心中的迷茫并未完全消散,但方向却清晰了一些。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为了生存和功名而搏杀的小卒,他的行动,开始与一个更宏大的图景产生了微弱的联系。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营中便响起了聚将鼓点。
并非大战将至,而是例行的点卯与操演。
校场上,各营兵马依序列阵,刀枪如林,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陈暮带着他的斥候小队,站在属于他们斥候营的方阵中,显得并不起眼。
点卯过后,一名身着高级将领盔甲、气度威严的武将登上了点将台。
有人低声告知,那是曹洪,曹操的从弟,深受信任,目前负责鄄城防务及部分军纪。
曹洪目光如电,扫过全场,声音洪亮:“主公奉天子以令不臣,志在澄清寰宇!然欲平天下,先治其军!近日营中,偶有懈怠滋事、欺压良善者,此乃自毁长城之举!今日起,严查军纪,违令者,斩!”
他的话语带着凛冽的杀气,校场上一片寂静。
随后,曹洪开始巡视各营操练。
当他走到斥候营方阵前时,目光在队列中扫过,似乎特意停顿了一下。
“王屯长!”曹洪喊道。
“末将在!”王屯长赶紧出列。
“昨日你麾下斥候,于西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