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1/3)
---
日子在枯燥而紧张的斥候巡逻中悄然流逝。
兖州的秋意渐浓,早晚的风已带上了刺骨的寒意。
陈暮依旧每日带领他的小队外出,将鄄城周边五十里内的山川地貌、河流走向、村落分布、乃至道路的宽窄与路况,都一一记录在随身的皮卷上。
他的地图绘制得极其精细,不仅标注地名,还会用特殊的符号注明何处有密林可设伏,何处水源充足可扎营,何处地势险要需重点警戒。
这一日,他刚完成对东面一片丘陵地带的勘察回营,便被书佐徐元请了去。
这次不是在陈暮那简陋的营帐,而是在徐元那间堆满竹简、帛书,弥漫着淡淡墨香的小小书吏房内。
“明远,快来!”徐元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将陈暮拉至案前,上面铺开了一张鄄城周边的粗略区域图,“文若先生正在筹划开春后可能对盘踞在济阴、山阳郡交界处的黄巾残部用兵之事,需详查巨野泽以西至冤句一带的地形。
你近日可曾探查过那边?”
陈暮心中一动,知道自己上次那份条陈可能起到了作用。
他沉稳地点点头,从怀中取出自己绘制的皮卷,在徐元的案上小心铺开。
“元直兄请看,这一带,卑职三日前刚详细走过。
”
徐元俯身细看,不禁轻吸了一口气。
与官署内存放的、大多依靠旧图和一些模糊描述绘制的地图相比,陈暮这张皮卷简直如同掌上观纹。
河流的蜿蜒、丘陵的起伏、沼泽的范围、甚至一些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径和废弃的烽燧台,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好!太好了!”徐元指着图上巨野泽西侧一片标注了特殊符号的区域,“此处,文若先生推测可能是黄巾残部的一个重要据点,但旧图对此处记载甚略,只知是片洼地。
你实地看来如何?”
陈暮用指尖点着地图,详细解说:“回元直兄,此地名为‘落雁陂’,地势低洼,水网纵横,芦苇丛生,极易迷路。
确有几处被焚毁的村落遗迹,发现有大量人马近期活动的痕迹,灶坑甚多,但未见固定营垒。
依卑职浅见,此处更像是黄巾残部的一个临时集结地或物资转运点,因其地势复杂,利于藏匿,但也正因为泥泞难行,大队人马难以快速机动,并非理想的长期屯兵之所。
”
他又指向另一条几乎被芦苇掩盖的小路:“若我军欲进剿,正面强攻固然可行,但难免陷入泥沼缠斗。
若派一支精干轻兵,由此小路夜间迂回至其侧后,抢占此处名为‘独龙岗’的高地,则可扼其咽喉,断其退路,迫其出洼地决战,或可不战而溃之。
”
徐元听得目光炯炯,他拿起笔,迅速在竹简上记录着陈暮的话,尤其是那条小路和“独龙岗”的名字。
“明远啊明远,你这份地图和见解,可比十份寻常斥候报告都有用!文若先生若见此图,定会欣喜。
”
陈暮谦逊道:“卑职只是尽本分,将所见如实记录而已。
些许浅见,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