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观想丹田,筑基始成(2/3)
:“盘膝坐下,握好聚气佩。
凝神,闭目,先观想丹田。
”
叶法善依言坐下,双腿交叉,脊柱挺直如松。
他将聚气佩紧紧握在掌心,那温润的触感仿佛成了锚点,让他纷乱的思绪渐渐沉淀。
闭上眼的瞬间,周遭的声响仿佛被无限放大:案上烛火跳动的“噼啪”声,窗外风吹过松针的“簌簌”声,甚至能听到自己血液在血管里流淌的“汩汩”声。
他按照师父教的法子,将意念一点点下沉,穿过胸腔,越过脐下,最终落在丹田所在的位置。
起初,丹田处只是一片温热,像是揣了个暖炉。
但随着意念愈发集中,他“看”到了——那片温热并非一团混沌,而是由无数细微的气流组成,像是初春解冻的溪流,零散地分布在丹田四周,有的顺着经脉向上飘,有的则往四肢散去,毫无章法。
“引真气归元,如牧者驱羊,令其归栏。
”智玄子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莫急,先以意念为绳,牵一缕真气试试。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叶法善依言照做,小心翼翼地用意念触碰离丹田最近的一缕真气。
那真气像是有灵性般,起初还想挣脱,被他用意念轻轻一拢,竟真的乖乖向丹田中心飘去。
他心中一喜,正要牵引第二缕,却见刚归位的那缕真气竟又开始躁动,仿佛不愿被束缚。
“守住心神,杂念起时,便观想玉佩的清凉。
”智玄子的声音适时传来。
叶法善连忙收敛心神,将注意力放回掌心的玉佩上。
那股清凉感再次蔓延开来,像是一道屏障,将那些试图干扰他的杂念隔绝在外。
他重新稳住意念,耐心地引导着四散的真气,如同农夫引水入田,一步一步,不急不躁。
时间一点点流逝,丹房里的烛火燃了半截,窗外的天色从鱼肚白转为亮蓝。
叶法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他的嘴唇抿得紧紧的,脸色因长时间的凝神而有些苍白,但那双紧闭的眼皮下,眼珠却在微微转动,显然正全神贯注地与体内的真气较劲。
丹田处的真气越聚越多,原本零散的溪流渐渐汇成了小湖。
但随着真气密度的增加,一种胀痛感开始悄然滋生,起初只是轻微的不适,后来竟像是有无数根细针在同时扎刺,连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
“气满则溢,需凝气为珠。
”智玄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观想丹田中有一轮明月,引真气向月心汇聚,使其圆融饱满。
”
叶法善依言观想,试图将那团越来越汹涌的真气压缩成一颗珠子。
可那些真气像是一群顽劣的孩童,越是约束,越是挣扎,丹田处的胀痛感骤然加剧,仿佛下一刻就要被撑裂。
他咬紧牙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握在掌心的玉佩几乎要被捏碎。
就在他快要支撑不住,心神即将失守的瞬间,掌心的聚气佩忽然迸发出一阵柔和的白光。
那光芒顺着他的手臂经脉一路游走,所过之处,原本狂暴的真气竟像是被安抚的烈马,渐渐平静下来。
更奇妙的是,那白光带着一股温和的推力,帮助他将四散的真气往中心聚拢,原本尖锐的胀痛感也随之减轻,化作一种醇厚的压迫感,虽然依旧沉重,却不再伤人。
“顺势而为,勿要硬抗。
”智玄子的声音里带着释然,“让真气随玉佩之力流转,你只需守住观想,静待其成。
”
叶法善心中一松,不再刻意对抗那股胀痛,而是学着顺应玉佩的力量,让意念如一叶扁舟,随着真气的流转轻轻浮动。
他能“看”到,那些原本躁动的真气在白光的引导下,开始自发地向中心凝聚:先是形成一团浓雾,雾气越来越浓,渐渐化作液态,如同玉髓般在丹田中缓缓旋转;接着,液体开始收缩,边缘不断被向内挤压,表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最后,随着一声几乎听不见的轻响,液体骤然凝固,化作一颗圆润的珠子。
“嗡——”
一声轻微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