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陶陶痴心守芳妹(2/3)
笑得像个傻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玲子则更细心些。
她看出芳妹一个人在外,思乡情切。
有一次,她特意做了几样苏北家乡菜——红烧狮子头、清炒茭白、荠菜豆腐羹,让陶陶送去。
芳妹吃着熟悉的味道,眼眶都红了,轻声说:“玲子姐做的菜,跟我妈做的一个味道……”
陶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偷偷跑去跟玲子学做菜,笨手笨脚地切菜、炒菜,手上烫了好几个泡。
当他第一次把自己做的(虽然卖相惨不忍睹)红烧肉端给芳妹时,芳妹看着他被油烫红的手,又看看碗里黑乎乎的肉块,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那是陶陶第一次看到芳妹笑得那么开心,像一朵盛开的栀子花,清甜动人。
他挠着头,也跟着嘿嘿傻笑。
弄堂里的温情,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芳妹的心田,也悄然改变着陶陶。
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粗声大气的莽汉。
他开始学着刮胡子,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衬衫(虽然还是洗得发白),说话也尽量放轻了声音。
他会在芳妹晚上关店后,默默地跟在后面,送她回那间小小的隔间,看着她关好门,才放心离开。
他知道芳妹怕黑,就在她店门口悄悄装了一盏感应小夜灯。
点点滴滴,笨拙却真诚。
这份笨拙的痴心,在永康里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弄堂里,像一首不成调却暖人心脾的歌谣。
菱红和玲子的调侃,葛老师偶尔含笑的目光,都成了这首歌谣里温暖的伴奏。
芳妹那颗原本封闭的心,在陶陶日复一日的守护下,也如同春日的冻土,渐渐融化,露出了柔软的生机。
然而,黄河路上的硝烟,并未因弄堂的温情而消散。
卢美琳对至真园的围剿,在货源封锁被宝总暗中化解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手段更加刁钻狠辣。
这一次,她的目标,是至真园的“命脉”之一——火候。
至真园立足的根本,在于“至真”二字,其中菜品火候的精准掌控是灵魂。
尤其是那些需要猛火快炒的本帮菜和需要文火慢炖的功夫菜,对炉灶火力要求极高。
金凤凰原有的煤气管道老旧,供气不足,高峰时段火力不稳,严重影响了出菜品质和速度。
李李决心彻底改造后厨的能源系统,计划申请铺设一条新的、更大管径的煤气管道,直接从市政主管网接入,确保火力充沛稳定。
申请报告递交上去,流程却卡在了区燃气公司。
负责审批的科长姓王,是个油滑的中年人。
他打着官腔,一会儿说规划图纸有问题,一会儿说施工方案不符合规范,一会儿又说需要协调市政、绿化、交通等多个部门,手续复杂,需要时间。
总之就是两个字——拖着!
潘经理亲自跑了三趟,烟递了,好话说了,甚至暗示了“好处费”,都被王科长打着哈哈挡了回来。
李李心知肚明,这背后,必然是卢美琳在捣鬼!卢美琳在区里经营多年,人脉盘根错节,燃气公司这种实权部门,必然有她的“关系”。
她就是要用这种“合法”的拖延战术,卡住至真园的咽喉,让李李有劲使不出!
“李小姐,王科长那边油盐不进。
卢美琳肯定打过招呼了。
”潘经理脸色铁青,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没有新管道,后厨的火力问题解决不了,高峰期出菜效率低,客人投诉越来越多。
这样下去……”
李李站在“听涛阁”的窗前,望着窗外苏州河上往来的船只,眼神冰冷。
卢美琳这一招,比断货更阴险!断货还能想办法找野路子,这管道审批,卡在官方程序上,硬来不得,软磨又无效,如同被一条无形的绳索勒住了脖子,让人窒息。
“施工队联系好了吗?”李李没有回头,声音平静。
“联系好了,是市里有资质的专业队伍,随时可以进场。
”潘经理回答。
“图纸和方案呢?”
“完全符合规范,专家都审核过了。
”
“好。
”李李转过身,眼神锐利如刀,“那就按原计划准备。
审批的事,我来想办法。
”
李李能有什么办法?动用非常规手段?风险太大。
找更高层的关系?时间不等人,而且容易欠下更大的人情。
她陷入了两难。
消息很快通过陶陶的渠道传到了宝总耳中。
彼时,宝总正在和平饭店套房,听小闲汇报汪明珠在仓库的近况(得知她和老范关系缓和,宝总松了口气),以及范总在海宁那边似乎遇到了麻烦(加工质量不稳定,交货延期,客户开始不满)。
“卢美琳这招够毒。
”宝总听完陶陶关于至真园煤气管道被卡的消息,眉头紧锁。
他深知火力对一家高端餐厅的重要性,尤其像至真园这样以“火候”见长的本帮菜馆。
这等于是在废李李的武功!
“宝总,要不要我们……”陶陶做了个“动手”的手势,意思是用点江湖手段“提醒”一下那个王科长。
“胡闹!”宝总立刻否决,“卢美琳巴不得我们动手!正好给她递刀子!这事,得用巧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