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私塾断粮?哇,哇,野菜(2/3)
灰灰菜,还有几棵野苋菜,绿油油的堆在一起,看着就有生机。
二柱子的筐最满,他还挖了几个小根蒜,说是回家能腌咸菜。
往回走的时候,阿翠忽然拉了拉李砚的衣角,指着远处一片植物:“先生,那个能吃吗?长得像小萝卜。
”
李砚看过去,是一片开着小白花的植物,根部圆鼓鼓的。
他眼睛一亮:“那是荠菜!挖它的根,像小萝卜头,能腌着吃,叶子还能做馅!”
孩子们欢呼着冲过去,李砚看着他们忙碌的小身影,忽然觉得这“野菜勘探员”当得也不算太差。
至少,他能教给这些孩子活下去的本事,这比讲多少“孔融让梨”都实在。
回到村里,村民们看见他们筐里的野菜,都围过来看。
有人感慨:“还是先生有学问,知道啥能吃啥不能吃,咱以前瞎挖,吃坏了好几个娃。
”
李砚把野菜分给大家,叮嘱道:“灰灰菜和荠菜分开洗,马齿苋用开水焯一下,苦苣可以先用水泡会儿,去去苦味。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晚上,李砚的灶台终于有了烟火气。
他用挖来的野菜做了一锅杂烩汤,放了点仅存的玉米面,煮得黏糊糊的。
孩子们围着灶台,捧着粗瓷碗,喝得呼噜呼噜响。
阿翠喝了半碗汤,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先生,明天还上‘野菜课’吗?”
李砚看着她满足的笑脸,点了点头:“上,等咱挖够了野菜,先生给你们做野菜饼吃。
”
他低头喝了口汤,野菜的清苦混着玉米面的微甜,在嘴里慢慢散开。
内心默默想:“这‘野菜勘探员’虽然听起来不咋地,但能让孩子们填饱肚子,也算是发挥穿越者的‘余热’了。
就是不知道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总不能一直靠挖野菜过活。
”
夜色渐深,灶台边的火光映着孩子们的笑脸,李砚忽然觉得,这乱世里的一点烟火气,竟比任何史书都更让人觉得踏实。
他起身往屋外走,想看看夜空,却被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叫住。
“先生。
”是村西头的王伯,手里拎着个小布包,“俺家老婆子今天挖了些山药蛋,埋在灶膛里焐熟了,给孩子们分分。
”
李砚接过布包,入手温热,打开一看,是十几个圆滚滚的山药蛋,还带着泥土的湿气。
“王伯,您留着自己吃吧,家里还有娃等着呢。
”
“哎,给孩子们的。
”王伯摆了摆手,脸上的皱纹挤成一团,“要不是您教大家认野菜,这阵子不知道多少家要断粮。
这点东西不算啥,是心意。
”
李砚看着王伯佝偻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心里一暖。
他把山药蛋分给孩子们,看着他们小心翼翼捧在手里,小口小口啃着,忽然觉得,这“野菜勘探员”的工作,或许还有另一层意义——不仅仅是教生存,更是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攒起一点互相扶持的暖意。
第二天一早,李砚带着孩子们又上了山。
这次他没只盯着野菜,而是留意起路边的灌木。
“你们看这棵酸枣树,”他指着一棵长着尖刺的小树,“等秋天结了果子,摘下来晒成枣干,能存着过冬。
”
二柱子踮脚够了够,被刺扎了手,咧着嘴笑:“先生,这枣子酸不酸?比苦苣还苦吗?”
“熟透了就甜了。
”李砚笑着帮他把刺拔出来,“咱今天除了挖野菜,再捡些枯枝,捆成柴禾背回去。
冬天冷,得多存点柴火。
”
孩子们干劲更足了,一边挖菜一边捡柴,叽叽喳喳的像群小麻雀。
阿翠在一棵老树下发现了几丛蘑菇,跑过来问:“先生,这蘑菇能吃吗?白白胖胖的,看着挺好。
”
李砚蹲下身仔细看了看,摇了摇头:“这个不能吃,叫白毒伞,有毒的。
记住,颜色特别干净、长得特别规整的蘑菇,多半有毒,反倒是那些看着不起眼、带点瑕疵的,可能能吃。
”
他捡起一朵灰扑扑的蘑菇:“像这种,叫平菇,下雨后容易长,味道鲜得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