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投影仪照亮的校庆夜(2/3)
指节发白。
“我们那代人被时代甩下,可他们……他们不该再被自己人推回去了!”董老师老泪纵横,声音哽咽。
“让他们说完!”人群中,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振臂高呼,他眼圈通红,嗓音沙哑,“妈的,老子当年就是这么被挤兑走的!今天不能让历史重演!”
“对!让他们说完!”
“校长!给个话!这才是我们一中该有的样子!”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像潮水拍打堤岸,又似雷声滚过天际。
主席台上的校长脸色变幻数次,最终,他站起身,拿起话筒,声音沉稳而有力:“我宣布,启航工坊的展示时间,延长半小时!”
周国栋如遭雷击,在山呼海啸般的声浪中,他和他带来的几个人被彻底孤立,像几座尴尬而可笑的孤岛。
他知道,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李默对着董文澜深深鞠了一躬,随后走上了那个用几张课桌临时搭起来的“讲台”。
他没有麦克风,但全场安静得落针可闻。
连远处树叶摩擦的窸窣声都清晰可辨。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扫过那些激动、好奇、质疑、期待的脸,缓缓开口:“就在刚才,还有人问我,一个高三学生,不好好读书,跑去搞什么工厂,是不是不务正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像月光渗进裂缝,直抵人心。
“我想说,当课本里的力学公式,能计算出支撑一张课桌最稳固的结构;当化学课上学的防锈原理,能让废铁多用上十年;当物理课的电路知识,能点亮整个车间的灯……当一个废弃的厂房,能让三十个下岗的叔叔阿姨重新端起饭碗,养活三十个家庭的时候——”
李默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掷地有声:“这就是最大的‘正业’!”
“好!”掌声再次雷动,震得投影幕布微微颤动。
李默伸出手,示意大家安静。
他从讲台上拿起一张贴着二维码的桌牌,高高举起。
金属边框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指尖传来微凉的触感。
“我们做的每一张桌子,每一把椅子,都有这样一个编号。
扫一下,你就能看到,是哪位师傅在哪一天,用哪批材料做的。
这不仅是编号,更是一条责任链。
谁做的,谁签字,谁负责到底。
”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能洞穿人心。
“有人说,我们像国企,因为我们接收下岗工人,承担社会责任。
有人说,我们像私企,因为我们自负盈亏,追求效率。
但我想说,我们都不是。
”
“我们,要做一家属于我们普通人自己的企业。
它不靠宏大的资本,不靠复杂的人情,就靠一双手,一颗心,一份责任。
我叫它——‘共造企业’!共同创造,共同负责!”
话音未落,人群外围一阵骚动。
“让一让!让一让!电视台的!”一个扛着摄像机的中年男人和一个手持话筒、眼神锐利的女记者挤了进来。
那女记者一眼就锁定了台上的李默,摄像机的镜头毫不犹豫地对准了他,红色的录制灯闪烁着,像一只贪婪的眼睛。
县电视台的王牌记者,王敏!她嗅到了年度新闻的味道!
校庆的风波,在这一刻,彻底超出了校园的范畴。
深夜,启航工坊。
白天的喧嚣散去,厂区里只剩下机器的余温和清冷的月光。
水泥地上还残留着白日踩踏过的脚印,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金属粉尘味,混着机油与焊锡冷却后的气息。
李默坐在那台被他亲手修复的折弯机旁,手掌贴在机身,仍能感受到内部齿轮缓慢冷却的余震。
眼前,一道只有他能看见的金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