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张图纸,掀了半个县的“老底”(3/3)
该设备产生利润的百分之十作为分红!”
话音刚落,人群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议论声。
有人猛地站起,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吱嘎”声;有人激动地拍着大腿,眼眶泛红;还有人默默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
百分之十的分红!
这对于一群每月只能领几百块补助金的下岗工人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针。
他们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
消息如野火般在青阳县的下岗工人群体中蔓延。
短短两天之内,启航工厂的电话被打爆,新增有效线索高达八十三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铃声此起彼伏,像警报,也像冲锋号。
其中一条匿名线索,通过几张模糊的照片和一段颤抖的语音,赫然指向了城郊一处隐秘的农庄——那里藏着两台保养尚可的瑞士进口高精度磨床,而农庄的主人,正是主管工业副县长的亲表弟!
苏晓芸拿着这份滚烫的线索找到李默,脸上满是忧色:“李默,你这一招太狠了,等于把刀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这是在逼他们动手啊!”
李默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节奏如心跳:“不动手,鱼怎么会出水?他们的底牌,又怎么会暴露?”
果然,一周后,县经委的正式文件下来了,红头大字,措辞严厉,以“严重扰乱国有资产处置秩序,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由,勒令启航工厂立刻停止一切形式的设备普查活动,并封存所有已得数据,等待调查。
然而,李默早已料到这一步。
就在文件下达的前一天,他已经通过董文澜,将一份加密的白皮书副本,悄悄送到了市纪委驻青阳县巡视工作组的案头。
与此同时,他打出了第二张牌。
启航工厂联合县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发布了一份《青阳县技术工人现状及再就业意向年度报告》。
报告后面,附着一封数百名下岗技术工人亲笔签名的请愿书,上面用最朴实的话写着:“我们不要救济,我们只要一个能继续拧螺丝、能让机器响起来的干活机会!”
这张牌,精准地打在了舆论的燃点上。
市电视台最富正义感的记者闻风而动,当天就带队赶到青阳。
一篇名为《沉睡的钢铁,醒着的人》的深度报道在晚间新闻播出,立刻在全市范围内引发了剧烈反响。
公众的目光,第一次聚焦到了这群被遗忘的人和那些被埋没的资产上。
压力,瞬间从李默身上,转移到了县政府的头上。
深夜,李默站在启航工厂的楼顶,俯瞰着县城里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
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角,带着一丝工业区特有的铁锈味和冷却油的气息。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金色的光芒一闪而过。
【主线任务Ⅱ-2:唤醒沉睡的资产,完成度100%】
【任务评价:完美。
以雷霆之势撬动地方利益格局,成功引爆舆论,化被动为主动。
】
【任务奖励:民间组织运营权限(已激活),跨县域资源调度许可(已解锁)】
几乎是同时,他的私人手机响了,是林诗雨打来的。
她的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李默!刚刚市里高新区和经开区的经信局都联系我了,他们看到了报道,想……想和我们谈谈合作。
”
李默望着远方的灯火,嘴角微微上扬,轻声说:“诗雨,他们不是找你,是找启航。
”
挂断电话,他回到办公室,将那份承载了无数人心血和希望的《青阳县沉睡工业资产白皮书》原件,郑重地锁进了保险柜。
金属锁舌“咔哒”一声闭合,像是为一段历史画上句点。
在牛皮纸封面上,他用黑色的马克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五个大字:“共造计划·第一卷”。
而在他不知道的县政府大楼地下档案室,一盏昏暗的应急灯下,一个身影正用颤抖的手,从贴着“绝密”封条的铁皮柜最深处,匆匆调出了一份已经发黄卷边的档案。
纸张脆得几乎一碰就碎,指尖传来干涩的摩擦感。
档案的封面上,赫然写着——《九十年代国有重点设备流失情况内部调查清单》。
远处,启航工厂车间里,那台被修复的二手龙门铣床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沉重的皮带轮开始缓缓转动,发出的“嗡嗡”声由弱渐强,仿佛是这座沉寂已久的县城,那重新开始搏动的工业血脉。
喜欢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