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张图纸,掀了半个县的“老底”(2/3)
过纸面的沙沙声,混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铛响,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数据汇总到李默手中,再由他亲自输入电脑,转化为一个个精准的GPS坐标。
键盘敲击声在深夜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屏幕蓝光映在他脸上,像一层冷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天后,当最后一条信息录入完毕,一份名为《青阳县沉睡工业资产白皮书》的文件悄然成形。
打开文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青阳县的GPS定位热力图,那些藏匿设备的地点在图上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光斑,像是一道道无法愈合的伤疤,灼烧在城市的肌体之上。
李默本打算将这份报告低调地通过董文澜的渠道,直接递交给市发改委,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一次与县里几个小企业主聚餐时,喝高了的王建国拍着胸脯,满脸红光地吹嘘:“别看启航厂子不大,我兄弟李默手里可有张宝贝地图,全青阳县那些藏起来的破机器在哪儿,他一清二楚!”他说话时喷出的酒气混着韭菜味,桌上的玻璃杯微微震颤。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池塘,涟漪迅速扩散。
仅仅一夜之间,消息就传到了县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的耳朵里。
秘书长吓得冷汗直流,手指哆嗦着拨通电话,声音压得极低:“这要是真有图……那底下多少人得翻出来?”他不敢怠慢,连夜将此事上报给了主管工业的副县长,言辞恳切地将此事定性为——“疑似有外部势力恶意搜集我县工业情报,意图不明,恐影响稳定”。
第二天上午,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停在了启航工厂门口,轮胎碾过碎石发出刺耳的“咯吱”声。
县经济委员会的两名干部走了下来,为首的中年男人板着脸,皮鞋踏在水泥地上发出沉重的回响,直接找到了李默。
“李默同志,我们是县经委的。
”他开门见山,语气严厉,袖口露出的手表在阳光下反着冷光,“听说你们最近在搞全县的设备普查?我提醒你,你们搞的不是技术改造,是‘挖底子’!这是在扰乱市场秩序,懂吗?”
李默看着对方色厉内荏的表情——那微微抽动的眼角、紧握又松开的拳头,还有额角未干的汗珠——心中了然。
他平静地给对方倒了杯茶,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舒展,升起一缕淡香。
他不慌不忙地反问:“王主任,如果我说,我们初步统计,这些被遗忘、被藏匿的设备,按照二手市场的最低估值,总价值也超过两千万元。
这笔钱,足够在青阳县建三所现代化的新学校了。
您,信吗?”
王主任端着茶杯的手一顿,杯中水面轻轻晃动,映出他扭曲的脸。
随即,他发出一声冷笑,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茶水溅出,落在桌面上像一滩凝固的血:“两千万?年轻人,牛皮不是这么吹的。
你这是在敲诈,还是在讲故事?拿得出证据再说吧!”
说完,他拂袖而去,留下一个轻蔑的背影。
脚步声远去,走廊尽头的风铃轻轻晃动,发出几声空洞的叮当。
李默看着他的背影,眼神变得冰冷。
当晚,启航工厂最大的一个车间灯火通明。
惨白的LED灯洒在斑驳的水泥地上,照出人影幢幢。
二十七名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下岗技术骨干,被李默以“民间技工联盟成立大会”的名义邀请至此。
他们大多衣着朴素,有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有人脚上还沾着泥,神情茫然,以为又是什么不靠谱的再就业讲座。
然而,当李默打开投影,将那份《青阳县沉睡工业资产白皮书》的部分内容,特别是那张刺目的热力图投射在巨大的幕布上时,整个车间瞬间鸦雀无声。
投影机风扇低鸣,红光在每个人脸上跳动,像心跳的节奏。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从那张图上,看到了自己曾经挥洒过汗水的青春,看到了那些被他们视若珍宝、却最终不知所踪的“老伙计”。
“各位师傅。
”李默的声音在寂静的车间里回响,混着远处管道中蒸汽流动的“嘶——”声,“这些,都是我们青阳县的家底。
它们不该锈死在黑暗的角落里,你们的技术,也不该被埋没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
”
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一个惊雷:“从今天起,启航工厂正式启动‘设备寻宝计划’!我邀请在座的各位,以及全县所有的技术工人,成为我们的‘寻宝猎人’。
任何人,只要能提供白皮书上尚未记录的设备线索,一经核实,待设备被启航修复或盘活后,线索提供者,将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