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谣言止于“焊花”,订单压垮旧规矩(3/3)
募的工人的家属。
他让张大力的妻子,还有另外几位工友的家属,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现场操作专门设置的模拟焊接机和电路检测仪。
金属与焊锡接触的瞬间,发出“滋啦”一声轻响,一缕青烟升起,带着熟悉的金属焦香。
“各位叔叔阿姨,”李默拿着扩音器,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很多人说,我的学生在当童工。
但今天我想让大家看看,你们的孩子不是在流水线上打螺丝,他们是在学习最前沿的维修技术,是在用他们的知识,教我们这些被工厂淘汰的老骨头,如何在这个新时代重新站起来,养家糊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开放日当天,天公不作美,暴雨倾盆。
雨水砸在铁皮屋顶上,发出密集的鼓点,像命运在敲门。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冒雨前来的家长、居民和记者,竟然有近百人之多。
他们打着伞,或者干脆淋着雨,表情复杂地走进了那个被谣言妖魔化的工厂。
当他们看到一尘不染的地面,分区明确的工具墙,以及学生们戴着全套护具、在一旁监督老师傅进行精密操作时,脸上的疑虑渐渐变成了惊讶。
一位之前在校门口抗议最激烈的家长,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他的儿子正手持一本技术手册,严肃地指着电路板上的一个焊点,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说着什么。
老师傅则认真地点着头,眼神里满是信服,像在聆听一位年轻的导师。
这位父亲的眼眶瞬间红了,雨水混着泪水滑落脸颊,他用颤抖的声音对身边的周敏说:“我……我以为他是在里面玩命……我天天晚上睡不着觉……原来……原来你们是真把安全当回事,是真在教他们本事……”
就在这时,苏晓芸走上临时搭建的讲台,当场宣布:“就在昨天,我们的第一笔阳光基金已经正式捐出!款项用于为光明社区的三户独居老人,免费安装全套的冬季取暖设备!”
现场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混着雨声、欢呼声、还有不知谁喊出的一声“好!”,久久回荡在厂区上空。
舆论,在这一刻彻底反转。
当晚,青阳县本地论坛一个热帖被迅速顶上了首页——《我儿子今天修好了人生第一台电机,他说比考第一还骄傲!
》。
帖子下面,无数家长跟帖,分享着自家孩子参与启航项目后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热爱与专注。
远在一职专办公室里的赵德海,看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片叫好声,气得浑身发抖,手指在键盘上颤抖,几乎敲不出完整的字。
他拿起电话,怒气冲冲地打给教育局的朋友,要求立刻发函,“严肃调查青阳一中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活动,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违规行为!”
电话那头,局长沉默了片刻,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冰冷语气回答他:“老赵,你管的是学校的秩序,人家李默救的是几十个下岗家庭的活路。
这件事,到此为止。
”
嘟嘟嘟……
听着电话里的忙音,赵德海颓然地瘫坐在椅子上,像一台被拔掉电源的旧机器。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默的脑海中,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
【主线任务Ⅱ-3进度:41%】
李默站在雨已经停歇的车间门口,湿润的空气中混杂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深吸一口,鼻腔里满是工业复苏的气息。
第一批“启航应急抢修队”的工人们刚刚结束了他们的班次,脸上带着疲惫但满足的神情,与接班的工友们交接着手头的工作。
三班倒的换班铃声,准时而清脆地响彻了整个厂区,像一首永不停歇的进行曲。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安建国的电话,语气沉稳而果决:“老安,通知所有接单的企业——七天之内,他们订修的第一台设备,必须给我重新转起来!”
话音落下,远处,那台刚刚被修复完毕的老旧龙门铣床,在一位老师傅的操作下,巨大的皮带轮猛然加速,发出一声声沉稳而有力的“咚、咚、咚”声。
这声音,仿佛是整个沉寂已久的工业区,被无数双渴望重生的手,共同唤醒的心跳。
李默的目光扫过那些或年轻或苍老的面孔,他们脸上洋溢着希望、疲惫,以及一种急于证明自身价值的炽热。
他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这股力量足以创造奇迹。
然而,他也清楚,机器的轰鸣终究是由人心驱动的,而人心,远比精密的齿轮要复杂得多。
在这片刚刚奏响的复兴交响曲中,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杂音,也可能让整场演奏,功亏一篑。
喜欢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