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万两千块,砸出个“新规矩”(3/3)
,记者和摄像师扛着“长枪短炮”,直奔车间而来,他们接到的任务是拍摄一期“学生老板带领下岗工人,月产值破万创造奇迹”的专题报道。
更让他震惊的是,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县发改委一位副主任亲自打来的电话,语气前所未有的热情:“李默同志,你的启航模式,我们经过研究,准备作为‘县域闲置资产激活样板’上报市里!县里初步决定,以此为基础,拟拨款筹建一个‘青阳县技术协作中心’,由你们启航牵头!”
与此同时,县教育局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赵德海正襟危坐,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杯中的茶早已凉透。
上级领导的目光如同利剑,直刺他的内心:“赵德海同志,我们接到多方反映,你一直在反对启航机械厂。
我想问问你,一个能帮全县企业修复设备,带动几十名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学生创业项目,你究竟是在维护谁的利益?”
赵德海嘴唇哆嗦着,勉强挤出一句:“我……我是认为,教育不能过度商业化……”
“是吗?”领导冷冷地打断他,“那如果商业化能救活工厂,能保住几百上千人的就业岗位,能为县里创造实实在在的税收,为什么就不能走进校园?难道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群只会纸上谈兵,对社会毫无贡献的书呆子吗?!”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赵德海的心上。
当天深夜,赵德海回到家中,失魂落魄地从抽屉里翻出一叠他精心准备的、关于李默“不务正业”、“腐蚀校园风气”的举报材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颤抖着手,将它们一张一张地投入火盆,看着跳动的火焰将那些恶毒的字句吞噬成灰烬,火光映在他呆滞的瞳孔中,如同最后的审判。
窗外,昏黄的路灯下,孙瘸子正一个人蹲在马路牙子上,一口一口地喝着闷酒,酒瓶磕在水泥地上,发出空洞的“咚、咚”声。
不远处,几个曾经跟着赵德海混饭吃的工人,正提着行李,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
只留下孙瘸子一个孤零零的背影,在清冷的夜风中显得格外凄凉。
启航机械厂的庆功宴上,酒香四溢,欢声笑语。
李默却没有举杯。
他走到墙边的公告栏前,将那张五万元技改资金的支票复印件,用图钉牢牢按在上面。
然后在下方,用马克笔写下了一行遒劲有力的大字:
“此款项,将全部用于建设启航工人夜校。
首批课程:机械制图、电工基础、合同法入门。
”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李默转过身,目光落在安建国的身上,郑重地说道:“安叔,下一步,我们要盖房子了。
”
众人哗然。
安建国也愣住了:“盖房子?小李,我们是要扩建车间吗?”
“不。
”李默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深邃光芒,“是盖能让工人们带着老婆孩子,安安心心住下来的‘工人家园’。
”
苏晓芸站在他身边,看着他坚毅的侧脸,轻声问道:“这些,你是不是早就想好了?”
李默的目光投向远处那片曾经废弃、如今却灯火通明的厂区,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一万二千块,买下的不只是那些废铜烂铁,更是给了我们一个打破规矩的资格。
”
没有人注意到,在县政府大楼深夜依然亮着灯的档案室里,一份名为《关于筹建青阳县产业协作园区的初步设想》的报告,已经悄然成文。
在报告最后的起草人签名栏上,赫然写着两个娟秀的字:林诗雨。
夜深人静,李默回到宿舍,身心俱疲,却又无比亢奋。
他躺在床上,准备进入系统空间好好规划那五万块资金的用途。
然而,就在他的意识沉入系统的瞬间,原本温和的蓝色光幕界面,毫无征兆地变成了一片刺眼的猩红。
一个冰冷、机械的提示框,带着前所未有的紧急与压迫感,猛然弹了出来。
【主线任务Ⅲ-1】
喜欢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