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告密的嘴,闭上了,工分本却更亮了(3/3)
,又一次悄悄摸进了陈科长的办公室,手里还攥着一份写得更详尽的“内部检举信”,纸页被手汗浸得发软,边缘卷曲。
“陈科长,李默这是在包庇!他这是在动摇……”
“住口!”陈科长冷冷地打断了他,眼神像在看一个白痴。
“刘三斤,你当那天冲进去的苏干事是傻子吗?你跟张有才那通煽风点火的电话,社区基站里存着清清楚楚的通话记录!李默不当众揭穿你,是给你留着脸面,让你自己体面!”
陈科长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你还想闹?我告诉你,现在启航社区是市里挂了号的试点。
你要是再敢在里面兴风作浪,别说李默,我第一个不保你还能住在那儿!”
刘三斤如遭雷击,大脑一片空白,踉踉跄跄地退出了办公室。
外面的雨水打在他身上,冰冷刺骨,也打湿了手里那封举报信,上面的字迹迅速模糊,变成一团污糟的墨迹,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溃烂、扭曲、无处安放。
风波过后,苏晓芸抓住时机,迅速行动。
她联合县信用办,正式推动“工分信用联动机制”,将“启航工分”成功纳入了“县域社会治理积分体系”的试点范围。
她亲自设计了一套清晰的“行为换积分”细则:积极参与消防演练,加5分;成功调解工友矛盾纠纷,加10分;主动上报重大安全隐患,加15分……
制度的阳光,终于公平地照进了这片曾经的灰色地带。
第一批“信用积分”兑换名单公布,张有才以“累计夜巡68小时、成功处置险情3起”的记录,获得了全社区最高的信用积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获得的奖励是:优先申请子女临时入学资格,由社区出面协调,解决他孩子在县城借读的问题。
消息公布那天,整个社区都沸腾了。
刘三斤独自一人站在食堂窗口前,看着那张贴着红榜的公告栏,久久没有动弹。
他面前的饭菜已经凉了,油凝成白色薄层,勺子插在饭里,纹丝不动。
良久,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被手汗浸得皱巴巴的纸条,走到了负责登记的值班员面前,声音干涩地开口:
“我……我发现东区电线杆……有裂纹。
”
就在那张《安全建议书》被郑重收下的瞬间,李默的脑海中,冰冷的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
【主线任务Ⅲ-2:构建可持续社区治理模型】→【进度:18%】
【提示:制度的信任,必须以个体的救赎为基石。
】
深夜,李默站在一盏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下。
明亮的光芒驱散了黑暗,不远处,张有才正带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在空地上兴高采烈地玩着“工分打卡”的游戏,清脆的笑声传出很远。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林诗雨的电话。
“诗雨,帮我查查,国内有没有能做轻钢装配式公共厕所的厂家?要那种技术成熟,自带小型化粪池和污水处理模块的。
”
电话那头传来林诗雨带着笑意的声音:“李大主任,你这是要把棚户区,彻底改造成模范社区啊?”
李默抬起头,望向远处那些依旧亮着昏黄烛光、轮廓模糊的旧棚户,低声而坚定地说道:“不是改造。
是时候,让他们能真正抬起头,告诉所有人,自己住的不是‘窝’,而是‘家’了。
”
而在他不知道的市府某间会议室里,一份标题为《关于在全市推广“启航社区”务工人员共造社区模式的调研通知》,已经被悄然放进了“年度民生重点推进项目”的议程文件堆里。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李默视线无法触及的东区旧棚深处,一根从主电缆上私自搭出来的电线,正被数十个劣质插排层层分流,密如蛛网的电线紧紧贴着潮湿的铁皮墙壁,在过载的电流下,绝缘皮正微微发烫,发出极轻微的“滋滋”声,空气中,一丝若有若无的塑料焦糊味,正悄然弥漫开来。
喜欢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