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长城倾(2/3)
,正式覆灭。
胜利的狂欢再次在秦军中弥漫。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时刻,一个更严峻的考验,摆在了魏缭面前。
王翦于中军大帐召集众将,商讨战后事宜,主要是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赵国降卒和依旧忠于赵室的顽固势力。
帐内,大多数将领的意见惊人的一致。
“将军!赵人彪悍,屡为我大秦心腹之患!长平之役后,其心未服!此次降卒甚众,若留之,恐生肘腋之变,耗费粮草更是无算!”
“不错!公子嘉等顽固之辈,挟部分宗室北逃代地,自称代王,意图复国。
这些降卒若被其利用,后患无穷!”
“当效武安君旧事,尽坑之!以绝后患!亦可震慑山东诸国!”
“对!坑之!坑之!”
“坑杀”二字,如同冰冷的巨石,砸在魏缭的心上。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尸骨盈野、怨气冲天的场景。
历史,难道真的要再次重演?
王翦面色沉凝,似乎在权衡利弊。
坑杀降卒,固然残忍,但在当时背景下,确实是解决隐患最“高效”的方式。
他需要考虑的,是秦国的稳定和后续灭国大战的顺利。
蒙毅眉头紧锁,他看向魏缭,知道这一刻终究来了。
就在群情汹汹,几乎要形成决议之时,魏缭深吸一口气,毅然出列,声音清晰而坚定地响彻大帐:
“王将军!诸位将军!万万不可!”
---
第八章:砥柱
字数:~2000字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惊愕、不满、审视,齐刷刷地投向魏缭。
王翦抬起眼,目光如古井深潭:“魏客卿,有何高见?”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缭迎着众人的目光,走到大帐中央,朗声道:“将军,坑杀降卒,看似一劳永逸,实则遗祸无穷!”
“遗祸?”一名满脸虬髯的将领嗤笑道,“魏先生莫非又要讲你那套‘人心’‘成本’的空谈?杀了干净,便是最大的省事!”
“非也!”魏缭声音提高,目光扫过众将,“长平之役,武安君白起坑赵卒四十万,固然震慑一时,然赵人至今恨秦入骨,抵抗最为激烈,此乃前车之鉴!今日若再行此杀戮,则赵地之恨,将永世难消!我军日后治理赵地,将步步荆棘,每一寸土地都可能埋藏复仇的火焰!此非降低成本,乃是累积仇恨,透支未来!”
他转向王翦,言辞恳切:“将军,大王志在天下,非仅赵国一地。
若每灭一国,便行坑杀,则山东五国,人人自危,必拼死抵抗!因为投降是死,抵抗亦是死!这岂不是逼他们与我大秦血战到底?统一大业,将付出更多鲜血的代价!此其一也。
”
“其二,”魏缭继续道,“赵地民风虽悍,然民亦知冷暖。
如今赵国已亡,大势已定。
多数降卒,不过寻常农家子弟,为君国所征召。
若大王能示以宽容,赦免其罪,愿归田者放归,愿从军者编入行伍(置于非赵地前线),则可化阻力为助力。
既可彰显大王仁德,瓦解代地顽抗之志,又可充实我国力。
此乃攻心之上策,胜过十万雄兵!”
“荒谬!”另一将领反驳,“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他们回到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