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玻璃幕墙(1/3)
第一幕
2023年陇原的夏,热得黏人。
风裹着黄土掠过苏家村的谷子地,把林舟晒得发红的后颈吹得发痒——他蹲在村小漏雨的屋檐下,刚用塑料布把屋顶的破洞补好,裤脚还沾着泥点,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调令纸,纸角被汗水洇得发潮。
“林哥,真要走啊?”身后传来苏晓的声音,脆生生的,像刚摘的青苹果。
林舟回头,看见十七岁的王小丫抱着个苹果形状的钥匙扣,踮着脚往苏晓手里递;苏晓则举着手机,镜头对准果园里套袋的苹果,指尖在屏幕上飞快滑动——她的短视频账号“晓看苹果红”刚做三个月,粉丝还不到两千,镜头里总少不了村小的老槐树、漏雨的屋顶,还有偶尔入镜的林舟。
“是县委组织部的调令,去县府办综合科。
”林舟接过钥匙扣,冰凉的塑料贴着掌心,这是他上周帮村小修课桌时,苏晓偷偷塞给他的,“不过我还会回来的,你不是说,等苹果熟了要我帮你直播卖货?”
苏晓“嗯”了一声,镜头晃了晃,扫过林舟脚边的旧笔记本——那是他驻村三个月记满的“民情账”,夹着张泛黄的纸,上面用铅笔写着“村小缺课桌20张,王大爷家苹果滞销300斤,李婶家的羊丢了两只”。
她没提这个,只是把一兜刚摘的青苹果塞进林舟的帆布包:“路上吃,县府办的饭肯定没咱地里的苹果甜。
”
县府办在旧县委大院的二楼,走廊铺着磨得发亮的水泥地,玻璃幕墙反射着正午的阳光,晃得林舟眼睛发花。
李曼已经在办公室等他,穿件挺括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桌上摆着杯冒冷气的冰咖啡,还有本封皮崭新的《乡村振兴工作手册》。
“林舟是吧?我叫李曼,综合科的。
”她笑着递过咖啡,指尖涂着淡粉色指甲油,“周县长特意交代,让我带你熟悉业务。
你在苏家村做的苹果电商试点,县领导都知道,准备把它包装成‘数字乡村示范案例’,省厅最近正评这个呢。
”
林舟接过咖啡,没喝,顺手放进帆布包——包里的青苹果硌得他腰侧发疼。
他摸出那本旧笔记本,刚想问问“村小课桌的事能不能写进案例”,李曼已经翻开了桌上的文件夹:“先不用记这些琐碎的,咱们重点整材料。
省厅要的是‘亮点’,比如‘电商助农增收’‘校地协同’,那些家长里短的,等拿到资源再说。
”
林舟攥着笔记本的指节泛白,纸页边缘被他捏得发皱。
这时李曼的手机响了,她走到走廊接电话,声音压得很低,林舟只听见“舅舅”“地块”“探口风”几个词。
挂了电话,她又恢复了干练的笑:“晚上科室聚餐,带你认识下同事,以后咱们就是搭档了。
”
风从走廊的窗户吹进来,带着县府大院里玉兰树的香味,和苏家村果园的泥土味完全不同。
林舟摸了摸帆布包里的青苹果,突然觉得,这调令纸看着轻,攥在手里却沉得慌。
第二幕
县府办的小会议室没开空调,闷热得像口蒸笼。
李曼把一份打印好的《苏家村数字乡村示范案例报告》拍在林舟面前,红色的批注笔在“村民人均年增收1.2万元”那行字下画了道粗线。
“这是我按省厅的标准改的,你原来写的‘6000元’太保守了。
”她拧开矿泉水瓶喝了口,水珠顺着瓶身滴在报告上,“省厅看的是‘潜力’,不是‘现状’。
先把项目拿下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