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红苹果(2/3)
他只知道王大爷家去年卖了150斤苹果,李婶家卖了80斤,全村的电商订单加起来还不到200单,所谓的“转化率”,根本没数。
他张了张嘴,刚想说“还在统计”,李曼就抢过了话筒:“您好,我是县府办的李曼。
测算依据我们有,只是还没来得及整理成书面材料——苏家村今年新增了50亩果园,跟县电商平台签了合作协议,按每斤5元的收购价算,加上直播带货的溢价,预计增收1.2万是合理的。
”
她说话时,手指在桌子上飞快地写着“别说话”,眼神里带着急切。
林舟看着她的侧脸,白衬衫的领口扣得很严,像把她心里的犹豫都扣在了里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挂了电话,李曼长舒了口气,擦了擦额角的汗:“你刚才差点露馅。
我都说了,先把项目拿下来,数据后面补就行。
”
“补不上怎么办?”林舟突然问,声音有点哑,“王大爷家的苹果去年只卖了750元,今年暴雨落了一地烂果,就算签了合作协议,1.2万的增收也只是个窟窿。
我们拿了省厅的钱,最后给不了村民实惠,这不是骗吗?”
李曼的脸色沉了下来:“林舟,你到底想不想做事?没有省厅的钱,村小的课桌修不了,果农的冷库建不了,你以为靠你拍胸脯保证,就能解决问题?”她把笔往桌上一摔,“我好心帮你,你倒好,跟我讲大道理!”
林舟没再说话,抓起桌上的旧笔记本,转身就往外走。
走廊里的吊扇还在转,吹得他手里的笔记本哗哗响,夹在里面的“村小课桌统计单”掉了出来,飘落在瓷砖上,被风吹得打了个滚。
他没回办公室,骑着旧自行车往苏家村赶。
太阳快落山了,余晖把谷子地染成了金红色,风刮过麦芒,沙沙响得像有人在叹气。
村小的烟囱冒着烟,王小丫正蹲在教室门口,用铅笔在课桌上写字——那课桌的桌面裂了道缝,缝上贴了块补丁,铅笔头短得快捏不住,她只能用指尖夹着写。
“林哥哥?”王小丫看见他,眼睛亮了,举着作业本跑过来,“你看,我写的字好看吗?”
林舟蹲下来,看着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字,再看看课桌上的补丁——补丁是用旧帆布缝的,上面还留着苏晓的针脚。
苏晓从教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缺了口的搪瓷碗,碗里装着铅笔屑:“你怎么回来了?县府办不忙吗?”
“我来看看你们。
”林舟接过王小丫的作业本,摸出兜里的钢笔,“这支笔给你,写起来顺手。
”
王小丫摇摇头,把钢笔推回去:“我不用,苏老师说,等有了新课桌,再用新笔。
”她指了指教室的屋顶,“昨天又漏雨了,苏老师用塑料布盖了,但是风一吹就掉。
”
苏晓没说话,只是把搪瓷碗里的铅笔屑倒在花坛里,转身往果园走。
林舟跟上去,看见她蹲在果树下,捡起一个被虫咬过的小苹果,用袖子擦了擦,咬了一口:“今年的苹果不好,虫多,雨水也少,能卖出去的没几个。
”
“我帮你直播卖货吧。
”林舟突然说,“就现在,用你的账号,我来跟网友说。
”
苏晓愣住了,手里的苹果掉在地上。
林舟捡起苹果,擦干净,塞进她手里:“我之前错了,不该只想着写报告,忘了最该做的事。
走,咱们去拍视频,就拍课桌上的补丁,拍果园里的小苹果,告诉大家,这里需要帮助。
”
他拉着苏晓往村小走,王小丫跟在后面,蹦蹦跳跳地喊:“我也要上镜!我要告诉大家,我们想要新课桌!”
林舟掏出手机,给李曼发了条微信:“报告我要重写,写真实的苏家村,写村民的苹果,写孩子的课桌。
省厅要是不批,我就自己找资源,哪怕卖苹果凑钱,也要给村小修课桌。
”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来时,风刚好吹过,把村小老槐树的叶子吹得沙沙响,像在为他鼓掌。
第三幕
县府办的公告栏前围了不少人,早上刚贴的《关于推进苏家村文旅地块征收的通知》,红纸黑字,贴在最显眼的位置,落款处“开发商:张氏建材厂”几个字,像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水里。
林舟挤进去的时候,手指都在抖——征收范围那栏写得清清楚楚:“苏家村东南部地块,含果园30亩、村小旧址及周边耕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