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清白(1/3)
第一幕
县府办的晨光透过玻璃幕墙,落在李曼的工位上时,她正握着钢笔,在信笺顶端写下“辞职信”三个字。
笔尖在“辞”字的竖钩处顿了顿,墨水晕开一小团浅痕——就像她过去半年里的心境,总在“妥协”与“坚守”间摇摆,终于在今天划下了清晰的界线。
她低头翻看信稿,字里行间没有多余的客套,只写着:“初入职场时,我误将‘往上走’当作人生目标,在家族利益与良知间模糊了边界。
直到看见林舟为苏家村的坚守,才明白‘守住本心’比任何职位都重要。
今申请离职,愿以另一种方式践行‘为乡村做事’的初心。
”写完最后一笔,她将信对折,轻轻放在前任科长(已被纪委约谈)空置的办公桌上,转身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抽屉里翻出那本《乡村振兴政策汇编》时,指尖触到扉页上浅浅的折痕——那是她第一次带林舟熟悉业务时,特意折起来的“数字乡村”章节。
当时她还笑着说“按这个模板写报告,准能受重视”,如今再看,只觉得那些标准化的文字里,少了些田埂上的泥土气,少了些村民碗里的烟火气。
她摩挲着折痕,把书放进帆布包里,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这本书该送给林舟,他比自己更懂怎么把政策里的字,变成村民能摸到的好处。
拎着帆布包走出县府办大门时,阳光刚好落在对面的公交站牌上。
李曼掏出手机,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语气比往日更坚定:“爸,我辞职了。
张建军的事,我们不能再躲了,去自首吧。
”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久到李曼能听见父亲沉重的呼吸声,夹杂着打火机点烟的“咔嗒”声。
过了好一会儿,父亲的声音才传过来,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曼曼,爸对不起你,让你跟着受委屈了。
你在纪委门口等我,我这就过去。
”
李曼在纪委门口的长椅上坐了半小时。
春风吹过,带着远处果园飘来的淡淡果香,她想起小时候父亲带她去乡下外婆家,摘了满筐的苹果,说“做人要像苹果,心里得甜,皮得硬,才经得住风雨”。
可后来父亲怎么就忘了呢?她正想着,看见父亲提着黑色公文包的身影慢慢走近,头发比上次见面时白了些,背也微微驼了。
父亲在她身边坐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沓现金和一张银行卡,声音沙哑:“这是10万,是当年张建军给我的‘好处费’,我一分没动,今天一起交上去。
自首书我也写好了,该说的都写在上面了。
”他把东西递给李曼,又摸了摸她的头,像小时候那样:“爸以前走岔了路,不能让你也跟着错下去。
以后咱们家,再也不沾这些脏东西了。
”
李曼接过现金和银行卡,眼眶发热,却没掉眼泪。
她起身挽住父亲的胳膊,往纪委大门走:“爸,没关系,知错就改就好。
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我去省城做公益律师,你在家种种花,咱们都为自己活一次。
”
父女俩走进纪委大门时,李曼回头望了一眼县府办的方向——那里曾是她向往的“高处”,如今却觉得,真正的“高处”,是守住本心后心里的踏实。
她掏出手机,给林舟发了条微信:“书我放村小门口的石桌上了,里面有乡村教育的政策,对你有用。
我走了,以后苏家村有事,随时找我。
”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她听见父亲对纪委工作人员说:“我叫李建国,今天来自首……”阳光透过纪委大厅的窗户,落在父女俩身上,像是给过去的错误画上句号,也给未来的日子,照进了一束光。
第二幕
苏家村村委会的院子里,老槐树的枝桠刚抽出新绿,二十多个村民围着院子中央的长桌,脸上是按捺不住的期待。
林舟站在桌旁,看着周明远从黑色公文包里拿出一沓红彤彤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