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 第1章 佛骨西行

第1章 佛骨西行(1/3)

第一节长安夜雨 长安的夜被雨幕撕裂,豆大的雨珠斜劈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溅起层层水雾。

    鸿胪寺门前的灯笼在狂风中剧烈摇晃,橘色光晕透过湿透的绢布,将守门石狮的影子拉得扭曲变形,倒像是垂首待戮的罪囚。

    王玄策裹紧蓑衣蹲在屋檐下,雨水顺着斗拱滴落,在他脚边汇成蜿蜒的溪流。

     指尖传来湿润的触感,他捏着那片泛黄的贝叶,边缘已被摩挲得发毛。

    这是玄奘法师西行前塞给他的《心经》残页,此刻墨迹在雨水中晕染,梵文与汉文交织成混沌的纹路,恍惚间竟像极了恒河泛滥时,浊浪吞没沙岸的模样。

    十二年前,年轻的玄奘正是攥着这样的贝叶,独身穿越玉门关,如今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早已在长安的酒肆茶楼里传得神乎其神。

     “王大人,您真要接这趟差事?”小吏缩着脖子从门内探出半个身子,油纸伞被风吹得翻卷,雨水顺着他的官服下摆不住地淌。

    手中的文书早已洇湿边角,墨迹晕开成模糊的黑团,“天竺这季节正闹尸毗瘟,去年使团回来,半船人烂得只剩骨头...听说连戒日王的象兵都倒毙在恒河边,尸山枕藉,河水都臭了十里!” 王玄策轻笑一声,喉间溢出的热气在冷雨中化作白雾。

    他直起腰时,腰间的鎏金算袋突然叮当作响,三十七枚铜钱相互碰撞,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声响。

    这些铜钱是三日前在大慈恩寺所得——当时玄奘法师手持龟甲占卜,龟裂纹路诡异如血,最终从经匣深处取出这串古钱。

    “此乃前朝西域流通的‘开元通宝’,”法师抚过铜钱背面细如蚊足的梵文,面色凝重,“佛骨西行,血光铺路,施主此行...怕是凶多吉少。

    ” “就说我接了。

    ”王玄策伸手接过文书,雨水顺着袖口灌进蓑衣,凉意瞬间浸透脊背。

    他想起今早路过西市,胡商们正围着最新的邸报议论纷纷——天竺戒日王突然暴毙,五印度陷入混战。

    而鸿胪寺案头的加急公文上,天子朱批的“速遣使节安抚”八个字,此刻仿佛还带着朱砂的余温。

     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三更天的雨愈发急了。

    王玄策望着雨幕中影影绰绰的街景,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初入长安时的模样。

    那时他不过是洛阳城里的寒门子弟,怀揣着一卷《九章算术》,凭着对西域地理的熟稔,在鸿胪寺谋得个从九品的小吏。

    谁能想到,兜兜转转半生,竟要以大唐使节的身份,踏上那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土地。

     “大人,这是通关文牒和信物。

    ”小吏哆哆嗦嗦递来一个锦盒,“还有...还有两箱辟瘟丹,是太医院新制的。

    ”王玄策打开锦盒,鎏金符节在雨中泛着冷光,刻着“大唐”二字的篆文苍劲有力。

    他小心翼翼地将贝叶塞进符节夹层,又摸出一枚铜钱,借着灯笼的微光辨认背面的梵文——那是一句古老的偈语,意为“业火焚身,方见真如”。

     雨幕中突然传来马蹄声,一队金吾卫举着火把疾驰而过,溅起的水花在火光中如流星四散。

    王玄策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想起白天在尚书省听到的传闻:朝中有人谏言暂缓出使,毕竟天竺内乱,贸然遣使恐生事端。

    但天子决意已定,说是要效仿汉时班超,以威德服远人。

     “回府吧。

    ”王玄策将文书和锦盒揣进怀里,转身踏入雨幕。

    蓑衣摩擦发出沙沙声响,与雨声、更鼓声混作一团。

    路过靖恭坊时,他鬼使神差地望向坊内——那里是玄奘法师译经的弘福寺,此刻灯火通明,隐约传来僧人们诵经的声音。

    贝叶在符节夹层中微微发烫,仿佛在呼应着远处的佛号。

     到家时,妻子正坐在油灯下缝补衣裳。

    “这么大雨,怎不叫辆马车?”妇人嗔怪着接过蓑衣,却在触到丈夫冰凉的手时愣住了,“你...莫不是接了天竺的差事?”王玄策点点头,从怀中取出那串铜钱放在桌上。

    烛光摇曳中,三十七枚铜钱泛着奇异的光泽,梵文在阴影里若隐若现,恍如一群蛰伏的黑色甲虫。

     “法师说这是凶兆。

    ”他轻声道,“可有些路,总得有人走。

    ”妻子沉默良久,起身从箱底翻出个锦囊,里面装着半块护身符——那是她出家的姑姑所赠,据说开过光。

    “带着。

    ”妇人将锦囊塞进他袖中,“不管多远,记得回来。

    ” 夜雨敲窗,王玄策躺在床上,听着雨声渐渐变得舒缓。

    三十七枚铜钱在枕边静静躺着,梵文偈语仿佛化作恒河的浪涛,在他耳边低语。

    明日辰时,他便要启程西行,带着大唐的符节,带着玄奘法师的贝叶,也带着这一串承载着凶兆的铜钱,走向那片神秘而危险的土地。

    而长安的雨夜,终将成为他记忆中一抹模糊的剪影,在未来无数个生死关头,悄然浮现。

     第二节凶卦暗藏 鸿胪寺正堂的梁木在夜风里发出细微呻吟,十二盏青铜油灯将墙壁上的《职贡图》照得明明灭灭。

    波斯的骆驼商队、大食的持矛武士、东瀛的遣唐使在光影中忽隐忽现,仿佛无数双眼睛正窥视着堂中发生的一切。

    王玄策盯着案几上摆放的三样物件,喉结不自觉地滚动——那截焦黑指骨还残留着碳化的皮肉纤维,镶金眼的青铜罗刹面具泛着诡异的冷光,半壶混着暗红血丝的恒河水在琉璃瓶中轻轻摇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日前胡商快马送来的。

    鸿胪寺卿李道裕捻着胡须,目光在罗刹面具的獠牙上停留许久,那烂陀寺焚经是上个月的事,戒日王亲征羯若鞠阔国,据说是为了夺回被焚毁的贝叶经。

    他突然压低声音,可坊间传言,这场大火...是戒日王自己放的。

     王玄策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案角。

    作为鸿胪寺最熟悉西域事务的官员,他当然知道那烂陀寺在佛教中的分量。

    那是玄奘法师修行多年的圣地,收藏着无数珍贵的梵文典籍。

    如今竟付之一炬,背后牵扯的恐怕不只是宗教纷争。

     陛下口谕。

    阴鸷的声音突然从堂柱阴影处传来。

    王玄策猛地转身,只见百骑司统领苏烈不知何时已立在那里,玄色大氅上还沾着未干的雨珠。

    这个直属天子的神秘机构向来行事诡秘,此刻现身鸿胪寺,更让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苏烈抬手,两名侍卫抬着朱漆木箱上前。

    黄绸掀开的瞬间,王玄策瞳孔骤缩——箱中躺着一柄断剑,半截剑身布满交错的裂纹,断口处却呈现出整齐的斜切面。

    他认得这纹路!五年前松州之战,吐蕃大将论钦陵的佩剑就是被唐军玄甲军的陌刀这般斩断。

    当时飞溅的剑屑甚至划伤了他的脸颊,至今右额角还留着淡淡的疤痕。

     若戒日王再提借兵打吐蕃,就把这给他。

    苏烈的手指抚过断剑,金护甲与剑身碰撞发出清响,陛下说了,吐蕃与我大唐和亲多年,文成公主远嫁逻些,维系着来之不易的安宁。

    他意味深长地瞥了王玄策一眼,天竺若敢染指吐蕃...哼哼。

     窗外突然炸响惊雷,暴雨倾盆而下。

    闪电照亮墙上的《职贡图》,大食武士手中的弯刀在白光中仿佛要破空而出。

    王玄策望向案头文书,末尾朱批的凡损大唐利益者,皆可诛九个字在烛光下猩红如血。

    他想起三日前在大慈恩寺,玄奘法师占卜时龟甲裂开的诡异纹路,此刻与眼前的断剑、血河之水竟莫名契合。

     可戒日王为何要借兵吐蕃?李道裕突然发问,据情报,天竺内乱不断,他自己的王位都未必稳固。

     苏烈冷笑:李大人糊涂了。

    吐蕃占据青藏高原,扼守西域商道。

    若天竺控制吐蕃,大唐的丝绸之路...他没有说完,却让堂中气氛愈发凝重。

    王玄策的思绪飞转,想起去年吐蕃使者在长安的密谈——松赞干布虽已去世,但新赞普对大唐态度暧昧,边境屯兵隐隐有剑拔弩张之势。

     此次出使,陛下给了王大人临机专断之权。

    苏烈将断剑推到王玄策面前,但记住,大唐的威严不容挑衅,文成公主的和亲之功不容破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案上的罗刹面具,这面具上的金眼,据说是用西域秘法治炼,能在黑夜视物。

    戒日王将这等宝物相赠,怕是早有拉拢之意。

     暴雨拍打着窗棂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箭神三少爷 宗武世界,游历江湖 日曜南明 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 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 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 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天下一帝秦始皇 一剑照汗青 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 问道天外天 天下第一!小说版 谁说神罗不算罗 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 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 荣国府,抱歉,不稀罕 综各世界组邪门cp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跛王爷 灵异中篇小说选 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 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 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 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 大唐长安秘物栈 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 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 离之星 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于府钱庄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 风生水起,山海可平 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 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 大明首辅:杨士奇 师门好像不对劲 蓝月闪烁之时 谁说神罗不算罗 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 跛王爷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大明养生小帝姬 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 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 封御三国:潜龙问鼎 铁槊镇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