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暗室微光与颍川寒星(3/3)
驳的光影。
刘协正在翻阅一本《颍川人物志》,这是他以“想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为由,向曹操求来的。
书页翻动间,他的目光在一个个名字上掠过,寻找着可能的机会。
“陛下,”老内侍悄步上前,低声道,“‘影’求见,言有颍川消息。
”
刘协精神一振,合上书卷:“让他进来。
”
“影”的身影很快出现在殿内,他带来了一份初步的情报汇总。
“陛下,根据初步探查,颍川士林目前以荀彧、钟繇为首,多为曹氏腹心。
然亦有少数人,或性情孤傲,不喜结交,或家道中落,声名不显,或……对曹司空之手段,微有非议。
”
“说具体。
”刘协沉声道。
“其一,阳翟人戏忠,字志才。
确在司空府为幕僚,然近半年来,称病告假之时日居多,深居简出,与郭嘉、荀彧等往来亦稀。
有传言其身体抱恙,亦有其与司空政见不合之猜测,但皆无法证实。
”
戏志才!果然状态异常。
刘协心中一动,这是个机会。
一个被边缘化或者心生去意的高级谋士,其价值巨大。
“其二,长社人徐福(徐庶本名徐福),年少游侠,后折节向学,目前仍在颍川游历访友,其母独居长社。
此人交游广阔,与寒门学子往来甚密,曾酒后言‘曹公雄略,然手段酷烈,非万民之福’。
”
徐庶!找到了!而且其对曹操的看法,与刘协的预期相符。
“其三,颍阴有一青年,名郭援,乃郭图之侄,然与其叔政见不合,认为袁绍外宽内忌,非明主,但又不满曹操‘挟天子’,目前闲居家中,郁郁不得志。
”
郭援?这个名字刘协有些陌生,但既然是郭图侄子,又与袁绍、曹操皆不睦,或许也有可利用之处。
信息虽然粗略,但已经指明了方向。
戏志才、徐庶、郭援,这三颗散落在颍川的“寒星”,就是他下一步“树人策”的重点目标。
“很好。
”刘协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影’,你亲自挑选最机敏可靠的人,分头行动。
对戏志才,以探病为由,设法接触,不必表露身份,只需观察其真实境况与心绪。
对徐庶,从其母入手,暗中关照,结下善缘,待其归家时,再寻机以‘仰慕其才学’的士人身份接触。
对郭援……暂时观察,摸清其具体才能与性格弱点。
”
“属下明白!”“影”领命,迟疑了一下,又道,“陛下,还有一事。
我们的人在颍川探听时,偶然听闻一个名叫周逵的寒门子弟,因家贫无力置办束修,无法进入颍川书院求学,只能在书院外偷听,被驱赶数次仍不放弃,其志可嘉。
此人……是否值得留意?”
周逵?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几乎不见经传。
但“影”的描述,让刘协想起了后世那些在名校外蹭课的寒门学子。
这种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在这个注重门第的时代,这些被埋没的寒门子弟,或许正是他最需要的基础人才。
“留意他。
”刘协果断道,“若其品性确实坚毅,可寻机暗中资助,不必言明来历。
将来,或有大用。
”
“是!”
“影”再次离去,开始编织一张伸向颍川的更精细的网。
刘协重新拿起那本《颍川人物志》,目光却仿佛穿透了书页,落在了遥远颍川的冰雪之上。
曹操拥有荀彧、郭嘉这等经天纬地之才,如同夜空中的明月。
而他,现在只能去寻找那些被月光掩盖的寒星。
他轻轻摩挲着书页上“颍川”二字,低声自语:“颍川的星辰,未必只能照亮曹孟德的霸业之路……”
喜欢我,刘协,三造大汉请大家收藏:()我,刘协,三造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