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符箓、bug与老教授的注视(2/3)
。
开始操作。
”王教授下达指令。
实验室里立刻响起演算器虚拟笔触的沙沙声和轻微的灵能嗡鸣。
石磊一丝不苟地临摹着,每一笔都力求与标准模型完全一致,速度虽慢,但结构异常稳固。
叶小雨则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节点B过滤网的线条弧度,似乎在模仿某种植物叶片的卷曲,试图让能量流更柔和。
钱多多早就按捺不住,他直接跳过了临摹,在演算器上新建了一个空白符文框架,手指飞快划动,嘴里念念有词:
“标准结构太保守…这里能量通道加宽20%提高流量…节点C储能核心能不能改成双螺旋结构增强稳定性?
嗯…再加个微型反馈回路试试…”钱多多试图用工程思维优化这个“电路”。
苏砚则另辟蹊径。
他先在演算器上严格按照标准模型构建了一个符文,看着它稳定运行,捕获效率显示为5.2%,稳定性±8.3%。
然后,苏砚新建了一个副本。
这一次,他没有改变线条形状,而是将整个符文的“运行逻辑”在脑海中重新架构:
节点A捕获的能量,优先经过一个他“脑补”的“前置滤波层”(对应IAC的信息滤网概念),再进入节点B进行标准过滤,最后才流向节点C进行缓释。
他在意识中模拟着IAC那种“过滤杂质、稳定吸收”的特性对能量流的影响。
演算器忠实地执行着他的绘制指令,但新构建的符文线条并未改变,只是内部预设的能量流逻辑被苏砚强行加入了一层“过滤优先”的规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完全是他的“伪科学”臆想。
苏砚启动了模拟,虚拟的灵能粒子流涌入符文。
只见代表节点B的初级过滤网区域,光芒微微一闪,似乎比标准模型更“亮”了一瞬,代表过滤效果增强。
紧接着,流向节点C缓释核心的能量流,波动幅度肉眼可见地减小了!
演算器屏幕跳出了模拟结果:
能量捕获效率:4.9%(↓0.3%)
输出稳定性误差:±5.1%(↑3.2%!)
稳定性显着提升了!虽然捕获效率略有下降!
苏砚心脏猛地一跳:“有效?!虽然效率降了,但更稳了!这过滤层…真能模拟IAC的部分特性?”
就在他心头微热,准备再深入调整一下那个“前置滤波层”的参数时,旁边突然“滋啦”一声爆响!
“噗——!”
钱多多座位上升起一小股黑烟,伴随着刺鼻的焦糊味。
他面前的演算器屏幕疯狂闪烁,上面构建的那个被他魔改得面目全非的双螺旋储能核心符文模型。
能量流已经乱成一团麻线,几个节点红光大作,模拟的灵能过载警报尖锐地响起。
“钱多多!”
王教授严厉的声音立刻响起,刻板的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悦,“你在搞什么名堂!符文结构是精密能量拓扑!岂容你如此胡来?
标准结构尚未掌握,就妄想创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立刻清除错误模型,重新构建标准符文!下课加练十遍!”
钱多多被训得灰头土脸,手忙脚乱地关闭警报,清理屏幕上的乱麻,嘴里小声嘟囔:“科学实验总要有失败嘛…双螺旋明明更符合流体力学…”
钱多多的优化尝试彻底失败,还搭上了演算器短暂的宕机时间。
王教授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