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战场救护训练,超越教材(2/3)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于将止血带往赵猛胳膊上套,而是先用手指,在赵猛的上臂内侧,轻轻按压了几下。
他的动作很轻,却很精准,仿佛是在寻找着什么。
“枫哥,你干嘛呢?摸骨呢?”赵猛有些好奇地问道。
“找肱动脉。
”林枫淡淡地回答了一句,便不再言语。
在确认了动脉的走向后,他才将止血带套了上去。
他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穿带、收紧、旋转绞杆、固定卡扣、标记时间……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前后不过十几秒钟。
赵猛只觉得胳膊上一紧,一股恰到好处的压迫感传来,既能感觉到血流被有效阻断,又不会有那种撕裂般的疼痛。
他低头一看,那根止血带被捆得平整而牢固,绞杆被稳稳地固定在卡扣里,堪称完美的范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我操!”赵猛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枫哥,你以前是干护士的吧?这他妈也太专业了!”
轮到赵猛给林枫练习时,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他手忙脚乱地折腾了快一分钟,才勉强将止血带绑好,结果还被巡视过来的李铁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骂道:“你这是绑止血带还是系红领巾呢?松松垮垮的,能止住个屁的血!拆了,重来!”
李铁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林枫。
他敏锐地注意到,林枫虽然在扮演“伤员”,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平静地在教室里扫视着。
他看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观察那些手忙脚乱的战友们所犯的各种错误,他的眉头,偶尔会几不可察地微微皱起,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官,在审视一群不成器的学生。
这个眼神,让李铁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
止血带练习过后,王军医开始讲解第二项重要技能——创伤包扎。
他以最常见的四肢贯穿伤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急救包里的三角巾和绷带,进行快速有效的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和“8”字形包扎。
“包扎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第二,压迫止血。
第三,固定敷料。
包扎的要点,是‘快、准、轻、牢’四个字,松紧要适度,既不能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又不能太过松弛,导致敷料脱落。
”
讲解完毕,再次进入实操环节。
这一次,王军医提高了难度。
他拿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涂抹着红色颜料的纱布,作为模拟的创口敷料,要求新兵们在包扎时,不能让红色颜料渗透到绷带外层。
教室里的气氛,比刚才更加紧张。
绷带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但真要缠得既牢固又美观,还需要相当的技巧。
新兵们手里的绷带,不是缠成了歪歪扭扭的“麻花”,就是缠得像个毫无章法的“粽子”,鲜红的颜料,很快就渗透了出来,显得狼狈不堪。
轮到林枫为赵猛包扎手臂上的模拟伤口时,他再次展现出了与他新兵身份完全不符的专业性。
他没有直接拿起绷带就缠,而是先用一种极其冷静的目光,快速扫了一眼那个模拟伤口的大小和位置。
然后,他用左手的手指,如同弹钢琴一般,轻巧而稳定地托住赵猛的手臂,右手则拿起绷带卷,动作迅捷地开始进行螺旋式包扎。
他的手腕,灵活得不可思议。
绷带在他的指尖,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服服帖帖地覆盖在伤口敷料上。
每一圈的覆盖,都精准地压住前一圈的三分之一;每一圈的拉力,都均匀得如同机器设定。
他的动作里,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犹豫和多余,只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当最后一圈缠完,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手忙脚乱地打结,而是用一把随身携带的训练用小剪刀(部队要求随身携带),在绷带末端剪开一道口子,然后双手交叉,打了一个标准的外科结。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用时不到三十秒。
一个堪称完美的绷带包扎,呈现在众人眼前。
那绷带,缠得平整服帖,松紧适度,螺旋的纹路清晰而均匀,宛如一件艺术品。
最重要的是,那雪白的绷带上,没有渗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红色。
“……”赵猛看着自己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