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战场救护训练,超越教材(3/3)
上那个“艺术品”,已经震惊到说不出话来了。
周围几个还在和绷带较劲的战友,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这……这是人干的活儿?”
“我感觉我们连卫生员包的都没他这么好……”
他们的议论声,也吸引了正在指导其他人的王军医和李铁。
两人走了过来,当王军医看到赵猛手臂上的那个包扎时,他那双总是带着笑意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
作为一名在部队医院和基层连队干了近十年的老军医,他见过的包扎,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但他可以肯定,眼前这个出自一个新兵之手的包扎,其专业程度,足以媲美任何一个三甲医院的资深外科护士!
不,甚至……犹有过之!
因为,林枫的包扎里,不仅仅有专业,更有一种东西,是和平环境下的护士所不具备的——那就是一种为了适应战场环境而进化出的、对速度和效率的极致追求。
那种简洁而致命的效率,让王军医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林枫,你……你这个结,是怎么打的?”王军医蹲下身,仔细研究着那个小巧而牢固的外科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报告,这是外科结的一种,也叫方结。
它的优点是摩擦力大,不易松动,而且受力均匀,不会对伤口造成额外的压迫。
”林枫平静地解释道,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
“那……那你这个绷带的起始和结尾处理……还有这个压力控制……”王军医一连问了好几个极其专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新兵教学大纲的范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林枫却对答如流。
他不仅清晰地解释了每一个操作的原理,甚至还举一反三,指出了几种不同伤情下,包扎手法的细微区别和注意事项。
他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用词精准。
那感觉,不像是一个新兵在回答问题,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战场医生,在给一群实习生上课。
教室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呆呆地看着那个侃侃而谈的身影。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洒在他的侧脸上,给他那张年轻而冷峻的面庞,镀上了一层令人看不透的光晕。
王军医已经完全愣住了。
他张着嘴,脑子里一片空白。
林枫所说的那些知识,有很多,甚至连他这个老军医,都需要翻阅专业的医学书籍才能完全掌握。
而李铁,则站在一旁,双手不知不觉地攥成了拳头。
他的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冷汗。
如果说,之前的体能、战术、投弹,还能用“天赋异禀”、“勤学苦练”或者“纸上谈兵”来勉强解释。
那么这一次,在战场救护上所展现出的、这种近乎本能的、融入到骨子里的专业手法和知识储备,又该如何解释?
这绝不是看几本书就能学会的!那种处理伤口时的冷静,那种手指间传递出的、对人体结构的绝对自信,都指向了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
他的这双手,曾经处理过无数真实的、流着血的伤口。
他的这双眼睛,曾经见过无数真实的、残酷的战场。
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李铁脑中的所有侥幸。
他死死地盯着林枫,那个看似单薄的身影,在他的眼中,正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危险。
“林枫。
”王军医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咽了口唾沫,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你……老实告诉我,你这些东西,到底……是在哪里学的?”
这个问题,与当初在战术理论课上,陈山排长的质问,何其相似。
然而这一次,林枫却连那个“看书自学”的借口,都懒得再用了。
他只是缓缓地抬起头,迎着所有人震惊、怀疑、困惑的目光,平静地吐出了四个字:
“熟能生巧。
”
喜欢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请大家收藏:()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