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墨印解码与同盟启程(1/3)
安全屋的晨光透过百叶窗,在红木案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老茶末的余香还萦绕在空气中,陶壶里的水正冒着细泡,沈墨心将“护真印”平放在案上,旁边摊开着沈家老宅的线装笔记与江父的技术草图,三张纸的边缘都微微卷起,像是在无声诉说着两代人的羁绊。
江寻坐在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轻快的节奏——他正在用3D建模软件还原江父笔记里的“墨色分析装置”,屏幕上的虚拟模型已经有了雏形: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盒,侧面留着放画纸的卡槽,顶部嵌着微型光谱仪,“按你父亲笔记里的‘墨印藏码’,这个装置需要先识别‘护真印’的纹路,再分析墨色成分,对吧?”
沈墨心拿起放大镜,对准“护真印”的印面,晨光下,印面上细微的刻痕清晰可见:“你看,印面的‘墨’字有七个转折,每个转折处都有一道极细的‘暗纹’——我之前以为是刻章时的瑕疵,现在对照我父亲的笔记才发现,这是‘七步密码’的钥匙。
”她指着笔记里的朱砂批注,“‘转对应色,纹对应年’,意思是每个转折对应的墨色浓度,每个暗纹对应的是纸张年份,两者结合就是鉴真密码的第一部分。
”
江寻立刻将虚拟模型暂停,凑到案前,用手机拍下印面的暗纹:“我把这些暗纹扫描进电脑,用图像识别软件提取参数——你说的‘墨色浓度对应转折’,是不是和傅抱石《秋林图》里的墨色层次有关?”他调出之前做的《秋林图》墨色分析图,“画里秋树的墨色刚好有七个层次,从淡青到深黑,和印面的七个转折一一对应!”
沈墨心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拿起笔记翻到“秋林藏迹”那一页,父亲用红笔圈出的“秋”字竖钩,长度刚好和“护真印”最长的一道暗纹吻合:“没错!我父亲说‘秋林为钥,墨印为锁’,《秋林图》的墨色层次是‘钥齿’,‘护真印’的暗纹是‘锁芯’,只有两者对上,才能解开鉴真密码!”
两人凑在电脑前,沈墨心报出印面暗纹的细节:“第一个转折的暗纹是‘直线’,对应淡青墨,纸张年份应该是1943年,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纸;第二个转折是‘曲线’,对应浅灰墨,年份1945年……”江寻则在软件里逐一输入参数,屏幕上的“墨色分析装置”模型开始闪烁绿光,当第七个参数输入完成时,模型顶部的光谱仪突然亮起虚拟的红光,扫描过虚拟的“护真印”后,弹出一行文字:“鉴真密码第一阶段解锁:1943-1950抱石真迹,墨色浓度差≥0.3,纸张纤维含黄山松成分。
”
“成了!”江寻兴奋地拍了下桌子,惊醒了沙发上熟睡的江晓。
小姑娘揉着眼睛坐起来,看到案上的印石和电脑屏幕,好奇地凑过来:“哥,沈姐姐,你们在做什么呀?这个小盒子好有意思。
”
“这是能辨真假画的‘神器’。
”沈墨心笑着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