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归程与疑云(1/3)
滨海市的秋阳刚爬上鳞次栉比的写字楼顶,黑色帕萨特便碾过纪委大院门口的梧桐落叶,停稳在花岗岩台阶前。
陈谨推开车门,带着一身异地任职三年的风尘,指尖刚触到冰凉的公文包提手,就听见传达室的老张头隔着铁栅栏喊:“陈主任!可把您盼回来了!”
他笑着点头,刚要迈步,老张头却凑过来压低了声音:“昨儿个下午,有个穿灰夹克的人送来个信封,没留名,就说一定要亲手交给新到任的执纪监督室主任。
我看您没来,就给搁您办公桌上了。
”
陈谨心里“咯噔”一下,指尖的凉意瞬间窜到后颈。
他没多问,只拍了拍老张头的肩膀:“麻烦您了。
”
办公楼的走廊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执纪监督室的门虚掩着,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漏进来,在积了薄尘的办公桌上投下一道道光斑。
那个牛皮纸信封就放在桌面正中央,没有邮票,没有落款,只用红漆粗粗画了个勾,像个醒目的警示符。
陈谨反手带上门,拉过椅子坐下。
指尖摩挲着信封边缘,三年前离开滨海时的场景突然涌上来——时任纪委书记拍着他的肩膀说:“去基层磨三年,把棱角磨圆了,把眼睛练亮了,回来干硬仗。
”当时他以为“硬仗”是常规的执纪审查,却没料到刚进门就撞上这么个烫手山芋。
撕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打印纸,字迹是最普通的宋体,却字字扎眼:“远盛集团化工园区违规扩建三百亩,未批先建,填埋湿地。
背后有市领导充当保护伞,官商勾结,污染环境,民怨沸腾。
”纸的末尾还印着一个模糊的航拍图,灰蒙蒙的园区边缘确实比官方公布的规划图多出一块不规则的区域。
“远盛集团……”陈谨皱起眉。
这个名字在滨海无人不晓,董事长赵远盛是市人大代表,年年上本地新闻,旗下的化工园区更是号称“滨海经济支柱”。
他刚要把纸折起来,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动着“老周”两个字。
“周明?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陈谨按下接听键,语气里带着几分熟稔。
周明是他的大学同学,现在在市环保局当监测科科长,两人平时虽不常见,却一直有联系。
电话那头的声音却没了往日的爽朗,带着掩饰不住的慌乱:“陈谨,你……你是不是回纪委了?”
“刚到办公室,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陈谨的心跳莫名加快。
“李哲出事了!”周明的声音陡然拔高,又猛地压低,“昨天下午,他在远盛化工园区旁边拍排污口,晚上开车回家的时候,在郊区的盘山路上翻沟里了。
现在还在中心医院ICU,昏迷不醒!”
陈谨手里的打印纸“啪”地掉在桌上:“李哲?就是那个总跟着环保组织跑现场的志愿者?他怎么会去拍远盛?”
“还不是因为上个月有村民举报,说远盛偷偷往河里排废水,鱼都死光了。
我们局里去测了两次,数据都‘正常’,李哲不信,说肯定是有人提前通风报信,就自己带着相机去蹲点了。
”周明的声音带着哭腔,“昨天他还跟我说,拍到了关键证据,要送到纪委去,结果晚上就出事了!”
陈谨抓起桌上的车钥匙就往外走:“警方怎么说?”
“说是意外!”周明的声音里满是不甘,“说他车速太快,转弯时没控制住。
可我刚才去现场看了,沟边的刹车痕迹特别模糊,根本不像是紧急制动留下的!而且他那辆车刚做过保养,刹车系统没问题!”
“模糊的刹车痕迹……”陈谨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你现在在哪儿?我马上过去。
”
“我在中心医院急诊楼门口,你快点来,他家里就一个老母亲,刚才差点晕过去。
”
挂了电话,陈谨直奔停车场。
引擎发动的瞬间,他从后视镜里看见纪委书记的车正往大院里开,本想打个招呼,可脑子里全是举报信和周明的话,脚下一踩油门,帕萨特便冲出了大院。
市中心医院的急诊楼永远人来人往,陈谨刚停好车,就看见周明蹲在门口的台阶上,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