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归程与疑云(2/3)
夹着烟,烟灰掉了一地。
看见陈谨,他猛地站起来,眼圈通红:“你可来了,医生刚出来,说情况不太好,颅内出血,还在危险期。
”
“他母亲呢?”陈谨问。
“在病房外的椅子上坐着,我让同事陪着呢。
”周明掐灭烟,引着陈谨往ICU走,“刚才警方来做笔录,问了他母亲几句,就说是意外,让家属准备后续事宜。
我跟他们提刹车痕迹的事,他们说我不懂交通勘察,让我别瞎猜。
”
走到ICU门口,陈谨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手里攥着一张年轻人的照片,肩膀止不住地发抖。
周明小声说:“那就是李哲的母亲,退休前是小学老师,就这么一个儿子。
”
陈谨走过去,刚要开口,老太太突然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恳求:“您是纪委的同志吧?周科长说您能帮我们家小哲?他不是意外,肯定不是!他昨天早上还跟我说,要是他出了什么事,就让我把他抽屉里的东西交给纪委。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姨,您别着急,我一定查清楚。
”陈谨握住老太太冰凉的手,“您说的抽屉里的东西,具体是什么?”
“我不知道,他就说放了个U盘,加密的,只有他自己能打开。
”老太太抹了把眼泪,“他从小就倔,看见不平的事就忍不住,三年前因为举报村里的污染厂,被人堵过家门口,我劝他别管闲事,他说‘妈,要是咱们都不管,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
陈谨心里一阵发酸,刚要再说点什么,手机又响了,这次是纪委书记办公室的电话。
他走到走廊尽头接起,书记的声音带着几分严肃:“陈谨,你刚到岗就跑出去了?来我办公室一趟,有个会要开。
对了,桌上的举报信你看了吗?”
“看了,书记,正好我也想跟您汇报这事。
”陈谨说,“远盛集团的举报信,还有一个环保志愿者昨天在拍园区排污后出了车祸,疑似不是意外。
”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书记的声音:“你先别声张,回来开会。
远盛的事不简单,市里刚把它列为重点扶持企业,牵一发动全身。
”
挂了电话,陈谨回头看了一眼ICU的大门,玻璃后面,李哲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
周明走过来:“怎么说?书记找你有事?”
“要开个会。
”陈谨皱着眉,“周明,你帮我个忙,先去李哲家把那个U盘取出来,妥善保管,别让任何人知道。
还有,现场的刹车痕迹,你能不能找个懂行的朋友再去看看?比如交警支队的技术科,有没有信得过的人?”
周明立刻点头:“我认识技术科的老王,当年一起在警校培训过,为人靠谱。
我现在就去联系他,U盘的事我下午就去办。
”
“小心点,别露声色。
”陈谨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任何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
赶回纪委大院时,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
陈谨刚坐下,书记就敲了敲桌子:“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因为收到了几封关于远盛集团的举报信,市里很重视,让我们成立专项核查组。
陈谨刚回来,对滨海的情况还需要熟悉,就先担任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
坐在主位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抬了抬眼皮,看向陈谨:“我是监察一室的王涛,这次担任组长。
陈主任刚回来,可能对远盛的情况不太了解,它可是咱们市的纳税大户,每年贡献十几个亿的税收,核查的时候得把握好分寸,别影响了企业发展。
”
陈谨心里一沉,刚要开口,书记就接过话头:“王涛说得有道理,但也不能因为是纳税大户就放松要求。
我们既要维护营商环境,也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让任何企业凌驾于法律之上。
”
会议开了一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核查的流程和范围,王涛反复强调“要稳妥,不能打草惊蛇”,陈谨几次想提李哲的事,都被王涛用“先聚焦举报信内容”挡了回去。
散会后,陈谨刚走出会议室,王涛就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