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记忆碎片涌,绝境识危局(2/3)
残暴,清军势大,唯有降清方能自保”;以参将杨坤为首的妥协派,倾向于投靠李自成,觉得“同为汉人,即便归顺大顺,尚可保全性命与官职”;只有少数将领如吴应麒、夏国相等人,感念吴三桂的知遇之恩,主张坚守山海关,但也对未来充满迷茫。
“报——将军!白副将在营中散布谣言,说大顺军已派十万大军前来征讨,若不投降,城破之后鸡犬不留!”一名亲兵急匆匆地闯入书房,脸色慌张地禀报。
李明远眼神一沉。
果然,投降派已经开始行动了。
白广恩本是李自成旧部,后来投降大明,一直心怀异心,如今大明覆灭,他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次倒戈,甚至不惜散布谣言动摇军心。
若不及时遏制,恐怕用不了多久,关宁铁骑就会不战自溃。
“知道了。
”李明远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努力模仿着原主的语气,沉声道,“传令下去,紧闭营门,严禁士兵擅自议论军情,违者军法处置!另外,去请吴应麒、夏国相两位将军来书房议事,不得声张!”
“是!”亲兵领命而去,脚步匆匆。
李明远走到案几前,拿起那封多尔衮派人送来的招降信。
信纸是上等的宣纸,字迹遒劲有力,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居高临下的傲慢。
“今明室覆灭,顺贼作乱,将军若能开关归降,本王愿奏请皇上,封将军为王,世守辽东,共享荣华富贵……”
“共享荣华富贵?不过是把我当成棋子罢了。
”李明远冷笑一声,将信纸揉成一团,随手丢进旁边的火盆里。
火苗窜起,瞬间将信纸吞噬,化作一缕黑烟。
他又想起李自成的招降使者,那家伙昨日抵达山海关,带来的不仅有“侯爵”的册封诏书,还有一封措辞隐晦的通牒,暗示若不投降,大顺军将即刻发兵征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边是狼,一边是虎,中间还有随时可能哗变的军队。
李明远感到一阵窒息,仿佛被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
他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作为历史系研究生,他熟知这段历史的每一个细节,也清楚地知道吴三桂原本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灾难性后果。
既然老天让他穿越而来,赋予他改写历史的机会,他就绝不能重蹈覆辙。
“不能降顺,也不能降清!”李明远猛地睁开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
他走到羊皮地图前,手指重重地落在“山海关”三个字上。
这座雄关依山傍海,地势险要,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阻挡清军入关的天然屏障。
关宁铁骑虽然疲惫,但战斗力依旧强悍,三万将士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只要指挥得当,未必不能守住山海关。
更重要的是,他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历史眼光和战略思维。
他知道李自成的大顺军看似强大,实则内部矛盾重重,李自成缺乏治国之才,部下贪图享乐,根本无法长久支撑;他也知道多尔衮的清军虽然凶猛,但人口基数小,补给困难,一旦陷入持久战,必然会露出破绽;至于南明政权,虽然腐朽不堪,但毕竟是大明正统,仍有一定的号召力,可以暂时利用。
“当务之急,是稳住军心,肃清内部的投降派,然后凭借山海关的地理优势,自立门户,静观其变。
”李明远心中逐渐形成一个初步的计划。
他需要时间,需要机会,需要整合力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吴应麒和夏国相一前一后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