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3/3)
——事实上也动摇不了朱标的地位。
所求不过是给子孙谋个安稳前程。
在这件事上,所有藩王立场出奇地一致!
燕王朱棣虽想留下请教那推演天机之术,见兄长们相继离去,也只得暂且作罢。
待众人退去,朱元璋从帷幔后转出。
毛骧!
臣在!
“再加派十倍的侍卫保护他!不许惊扰他,更不许任何人伤他分毫!记住,是任何人!!!”
朱元璋声音冷厉,此刻在他心中,燕长倾的分量几乎与太子朱标不相上下!
“遵命!”
毛骧恭敬领命,同时暗自将燕长倾的地位提升至与皇子同等。
……
皇宫内,朱元璋与马皇后正在用膳。
出身贫寒的帝后二人素来节俭,即便贵为天子与国母,日常饮食也不过六七道菜,外加一两道汤。
然而今日的朱元璋却心不在焉,连吃饭都沉默寡言。
往常用膳时,他总会与马皇后谈论朝政或皇子皇孙的趣事,今日却一反常态。
“今日怎么这般安静?”马皇后搁下碗筷,笑着问道。
往日此时朱元璋早已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今日却静得出奇。
“……唉。
”朱元璋也放下筷子,欲言又止,最终长叹一声。
“究竟怎么了?”马皇后眼中讶色更浓。
这般模样的朱元璋实属罕见。
若遇污吏,他必怒发冲冠;若皇子皇孙顽劣不堪,他必恨铁不成钢;若百姓遭灾,他必忧心忡忡……
这世上,最懂朱元璋的莫过于马皇后。
只因朱元璋从不在她面前掩饰心绪。
可今日这般眉头紧锁、犹疑不决的神情,却极少出现。
“都退下!未经传召,任何人不得入内!”朱元璋挥手屏退左右宫人。
待众人退下,他才沉声道:“妹子,你说咱定的宗室俸禄制度……是不是错了?”
接着,他将燕长倾所言——大明国祚短则两百年、长则三百年必亡的推演尽数道来。
其中依据详尽,仿佛令人亲见未来。
马皇后听罢,亦面露惊骇。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天命与未来之事,往往讳莫如深。
即便偶有窥见天机者,言谈间也总是闪烁其词,含糊其辞。
何曾见过如燕长倾这般,将政策制度在未来各阶段的发展变化,明明白白地推算出来?
你也知道,咱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
朱元璋的声音有些发颤,咱爹娘就是活活饿死的啊!
所以咱登基后就想,无论如何都要让朱家子孙不再挨饿受冻,这才定下这宗室俸禄制度。
可谁曾想...谁曾想两三百年后,这制度竟会拖垮大明!
朱元璋长叹一声。
闲暇时他也曾思量过大明的未来,设想过种种可能:子孙不肖、外敌入侵、天灾人祸...
每每想到这些,他便倍感责任重大,更加勤勉治国,只盼能为后世多争取些时日。
但他万万没想到,最终导致大明倾覆的,竟是他为保子孙温饱而设的宗禄制度!
换句话说,正是他自己亲手埋下了的祸根!
这个事实,让朱元璋痛彻心扉。
马皇后沉思片刻,轻声道:若是因宗室繁衍过多所致,不如今后只供养嫡长子?
如此藩王数量始终维持在二三十人,应当不会拖累朝廷了吧?
朱元璋苦笑着摇头:难就难在一视同仁啊!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