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镜中魇与未竟的婚约(1/3)
黄杨木牌上那道细微的裂纹,像一道冰冷的闪电,劈开了刚刚因救回阿哲而获得的一丝轻松。
张楠凝重的眼神告诉我,这不是小事。
店主信物与书店根基相连,它的损伤,意味着维系此地平衡的某种力量正在变得脆弱。
精神力透支的后遗症让我虚弱不堪,接连几天都打不起精神。
白天的书店全靠张楠支撑,她似乎比以往更加沉默,偶尔看向我的眼神里,带着一种我读不懂的、深沉的复杂情绪,有关切,有担忧,甚至……有一丝隐忍的痛楚。
是因为木牌的裂纹吗?还是别的什么?
这天深夜,我正勉强翻阅着一本关于法器修复的古籍,试图找到修补木牌的方法,一位不速之客闯入了书店。
不是走来的,而是从——一面挂在墙上的、作为装饰的仿古铜镜里,缓缓“浮”了出来。
那是一个穿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确良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男人,他的身体半透明,脸上带着一种极致的惊恐和茫然。
他一“脱离”镜面,就瘫坐在地上,双手死死地捂住自己的眼睛,浑身发抖。
“看不见了……我什么都看不见了……”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哭腔,“镜子……所有的镜子……都看不见我了!”
又是一个被执念所困的灵魂。
我放下书,走到他面前。
在我的“辨妄之瞳”下,他周身缠绕着一股奇特的、与“镜像”、“认知”相关的扭曲能量。
他不是鬼,更像是一个被自己的恐惧和认知困境逼出体外的“镜中魇”。
“别怕,”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这里很安全。
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男人名叫吴浩,生前(或许用“生前”并不准确)是一名痴迷于光学和镜像研究的年轻学者。
他一生都在追寻光的奥秘,却在一个雨夜,因为实验室的意外,被某种尚未稳定的能量场波及。
他没有死,但他的“存在”,却被从所有镜面反射的世界里“剥离”了出来。
“我能走路,能说话,能碰到东西……”吴浩痛苦地抓着自己的头发,“但所有的镜子、玻璃、甚至是一滩水……都照不出我的影子!没有人能看见我!我像个透明人,不,比透明人还可怕!我存在于这个世界,却被这个世界‘否认’了!”
他的恐惧源于存在感的丧失,源于被世界“遗忘”的终极孤独。
这种孤独形成的执念,将他困在了“镜中魇”的状态。
“我想被人看见……我想在镜子里,看到我自己……”他抬起头,空洞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哪怕……只有一眼……”
又是一个关于“看见”与“存在”的执念。
我叹了口气,正准备像引导李志国那样,引导他去面对内心的恐惧,寻找“被看见”的其他方式。
然而,就在我集中精神,试图与吴浩那扭曲的“镜像”能量建立连接时……
我不知道。
。
是因为我精神力尚未恢复,或许是因为吴浩的执念触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