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领密令,潜伏翰墨斋(1/3)
第8章:初领密令,潜伏翰墨斋
琉璃厂的晨光带着墨香,洒在翰墨斋新换的朱漆门面上。
门檐下挂着块新匾额,“翰墨斋”三个字是金粉写的,在阳光下泛着亮——这是金东家特意请翰林院的陈编修题的,为的就是撑场面。
墨苏穿着新做的青色长衫,头戴方巾,左手小指上贴着块褐色假疤,脸上涂着槐树皮粉,站在门口迎客,活脱脱一个“落魄秀才改行经商”的模样。
“墨掌柜,恭喜开业啊!”第一个来道贺的是隔壁纸坊的张老板,手里提着两刀宣纸,“以后可得多照顾照顾我的生意。
”
墨苏连忙拱手,刻意带出几分扬州口音:“张老板客气,今后还得您多帮衬。
”他的腰弯得恰到好处,既不谄媚,也不失礼数——这是老掌柜教的“商人礼”,练了整整两天才学会。
金东家从里面走出来,拍了拍墨苏的肩:“墨掌柜,今天客人多,你多盯着点柜台,尤其是陈编修他们来了,可得伺候好。
”他压低声音,“那些大人要的‘书’,都在库房最里面的架子上,别拿错了。
”
墨苏心里一动——“要的书”指的肯定是密信或账本,他点头应下,跟着金东家走进书坊。
前院是卖场,书架分四排,摆满了四书五经、诗词文集,多是寻常版本;后院分抄书间和库房,抄书间里有三个老秀才正在抄书,头也不抬,库房则锁着,钥匙由金东家亲自保管。
【首次交锋:陈编修的暗语】
辰时过半,陈编修来了。
他穿着件月白色的长衫,手里摇着把折扇,身后跟着个小厮,趾高气扬地走进来:“金东家呢?我要的《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二十四册,可到了?”
墨苏正在整理柜台的账本,听见这话,心里立刻警铃大作——第七章培训时,徐渭特意提过,三爷党常用《永乐大典》卷册号当暗语,卷数对应“部”,册数对应“门”,“一万一千三百二十四”拆开来,“一万一”是“户”,“三百二十四”是“部”,合起来就是“户部”。
他放下账本,上前一步,弓着腰笑道:“陈大人来得巧,您要的‘书’刚到,在后院库房,小的这就带您去。
”他特意把“书”字咬得重了些,试探陈编修的反应。
陈编修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点了点头:“好,前面带路。
”
库房不大,堆满了书箱,最里面的架子上果然放着几册精装的《永乐大典》。
墨苏走到架子前,抽出其中一册,刚要递过去,陈编修却按住他的手,从袖袋里摸出一封信,悄悄塞进他掌心:“把这个送到东四北大街的‘同福茶馆’,交给姓周的伙计,记住,只许你一个人去,路上别让人看见了。
”
信封上没有字,却用火漆封着,火漆上印着三爷府的标记——一只衔着书卷的仙鹤。
墨苏捏着信封,指尖能感觉到里面信纸的厚度,心里飞快盘算:直接送去,会被陈编修当成自己人,便于后续潜伏;但不看内容,就不知道三爷党在谋划什么,徐渭那边也没法交差。
“小的明白,一定送到。
”墨苏表面应着,将信封塞进腰带,指尖却悄悄用指甲在信封边缘划了道小口——他要先看内容,再复写下来,原件照送不误。
出了库房,陈编修又在卖场转了转,故意大声说:“墨掌柜这账本记得不错,比前几任掌柜细心多了。
”墨苏知道,这是在试探他的底细,连忙笑着回话:“大人过奖,小的以前在扬州抄过几年账,这点本事还是有的。
”
陈编修没再多问,带着小厮走了。
墨苏看着他的背影,悄悄摸了摸腰带里的信封,心跳快了几分——这是他潜伏以来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书肆布局:暗格与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