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夏夜的三炷火(3/3)
的门口,都会在清晨出现一小撮干净的柴火,整整齐齐码好,像是特意送来的燃料。
有些人家还会收到一碗热粥,放在门槛外,碗底压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炭笔写着:
夜里冷,烧点火。
起初大家以为是谁搞的恶作剧,可监控摄像头拍下的画面却让所有人哑口无言——
凌晨两点十七分,三个模糊的身影从村口缓缓走来。
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身形佝偻,脚步轻得几乎没有声音。
女人怀里抱着婴儿,少年背着柴捆,老人提着铁锅。
他们一家一家地放下柴火和粥,动作熟练而虔诚。
最诡异的是,摄像头明明开着红外线,却只能拍到他们的轮廓,无法捕捉面部细节。
而且,每当他们经过镜头下方,画面就会瞬间雪花闪烁,几秒后恢复正常。
视频再次传上网,引发轩然大波。
媒体蜂拥而至,记者扛着摄像机进村调查,想揭开“鬼送柴”之谜。
可只要他们架起设备,机器就会莫名故障:电池瞬间耗尽、存储卡格式化、麦克风录到的全是哭泣声。
有个主播非要直播“驱鬼仪式”,结果刚点燃符纸,天空突然炸响惊雷,他手中的桃木剑当场断裂,手臂浮现出三道焦黑指印,像是被人狠狠掐过。
他吓得当场瘫倒,哭着道歉:“我不知道你们这么苦!我不该说你们是骗子!”
当天夜里,他家门口也出现了一碗热粥,纸条上写着:
孩子,你也冷吧?吃点热的。
舆论彻底反转。
原本嘲笑“迷信”的城里人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忘了那些无声死去的人?
有网友扒出二十年前的新闻残片,提到当年确有一起“无名火灾致三人死亡”的记录,但因证据不足未立案。
受害者身份至今不明。
还有人找到了当年负责救灾的退休干部,他含泪承认:“我知道是谁干的,可那时候权势压人,我们不敢查啊……”
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那座茅屋,也开始发生变化。
它不再只是个象征性的模型。
每天都有新的材料被添加进去:有人发现自家丢失的旧门板出现在墙上;废弃的瓦片莫名其妙堆在屋后;甚至有户人家晒在外面的棉被,一夜之间不见了,第二天却整整齐齐铺在了茅屋的床上。
更不可思议的是,每逢黄昏,总能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走进茅屋,待上一会儿才出来。
那是小满。
他不再说话,也不再画画,只是静静地坐在屋角,听着什么,偶尔点头,像是在回应看不见的人。
大伯母几次想拉他回来,都被他挣脱。
“他们需要我。
”他说,“我是他们现在的家人。
”
李婆子最后一次来,看着那座越来越真实的茅屋,长长叹了口气:“这不是鬼屋了。
”
“那是啥?”大伯母问。
“是祠堂。
”她说,“是这三位亡魂为自己建的归宿。
他们不是要报仇,是要被记住。
而现在,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说‘这是我家’的地方。
”
她顿了顿,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低声说:
“有时候,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被人遗忘。
”
就在她说完这句话的当晚,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赵家后人,那个开超市的男人,半夜突发高烧,神志不清,嘴里不停喊着:“别烧我!我不是主谋!是爹下的令!我只是递了火把啊!”
他妻子吓得赶紧打电话求助,救护车赶到时,却发现病人已经清醒,但整个人像是换了灵魂。
他主动写下一份忏悔书,详细交代了当年祖父如何策划纵火、如何贿赂村干部掩盖事实,并当众跪在那座茅屋前烧了它,磕了三个响头。
“对不起。
”他说,“我们欠你们一个公道。
”
那一夜,风雨交加。
但茅屋安然无恙。
而且,在闪电照亮大地的一瞬,有人看见——
屋内亮起了灯。
温暖的橘黄色光芒,透过缝隙洒出来。
仿佛真的有一家人,围坐在炉边,吃饭、说话、哄孩子入睡。
第二天,阳光普照。
小满第一次主动开口说话。
他对母亲说:“他们走了。
”
“去哪儿了?”
“去轮回了。
”他平静地说,“他们说,谢谢我能看见他们,谢谢村里人给他们建了家。
”
说完,他转身走进茅屋,拿出三双亲手编织的草鞋、三顶斗笠、三件补丁衣裳,分别挂在屋前的木桩上。
“留个念想。
”他说。
从此,那座茅屋被保留了下来。
村里人自发修缮加固,挂上匾额,题名“三寒居”——取自“三人为家,寒夜共暖”之意。
每年七月十五,全村人都会来这里祭拜,摆上三碗热粥、三双筷子、三炷清香。
没有人再提起“鬼”字。
大家都说:“那是三位老邻居。
”
而小满,恢复了正常生活。
只是偶尔,他会望着那间小屋微笑,仿佛还能听见里面的低语:
“暖和了。
”
“吃饱了。
”
“我们回家了。
”
4.记得就好
多年后,村子改建,规划拆迁。
政府要在这里建生态公园,所有老屋都要拆除。
消息传来,不少人反对,尤其是关于“三寒居”的去留问题,争议最大。
有人主张保留,说这是村庄的精神象征;也有人认为不过是座破茅屋,不该阻碍发展。
最终,决策权落在了新一代村长手中。
投票那天,全村齐聚广场。
正当争论不休时,一个年轻人走上台。
他是小满,如今已是城市里的历史教师。
他没有讲政策,也没有谈利益,只是轻轻说道:
“二十一年前,有一个母亲抱着孩子,在寒冬里煮粥;有一个父亲,顶着风雪修补屋顶;有一个哥哥,走十几里山路捡柴取暖。
他们只想活着,可有人为了占地,一把火烧了他们的希望。
他们死了,没人收尸,没人追责,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
直到一个孩子看见他们在烤火。
我们建这座屋,不是为了供奉鬼神,是为了提醒自己——
别让善良的人,死得悄无声息。
全场寂静。
片刻后,掌声雷动。
“三寒居”得以保留,成为公园中最独特的文化地标。
而在它的旁边,立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谨以此纪念所有无声逝去的生命。
愿寒夜有火,孤魂
喜欢民间灵异合集志请大家收藏:()民间灵异合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