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文医双杀(2/3)
群博导围殴的小学生,左支右绌,狼狈不堪。
全靠着脸皮厚、态度好、以及时不时冒出的几个诸如“载体”、“隔离”、“阻断传播链”等让老学究们听得半懂不懂的新鲜词,勉强维持着没有彻底垮掉。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结束吧!我再也不想来这种地方了!
好不容易熬到秦会长宣布“今日交流,获益匪浅,暂且到此”,王鼎如同听到大赦令,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医学会馆,感觉比连做十台手术还累。
然而,他这口气还没喘匀,新的麻烦又找上门了。
他人还没回到驿馆,一封制作精美的请柬就送到了他手上——金陵文坛名流、致仕官员、以及现任应天府某司官员联名邀请他参加三日后的“秦淮雅集”诗会!
原来,王鼎那两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和“恸哭六军俱缟素”,早已随着商旅和文人墨客的传播,在金陵文化圈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如今正主到了南京,这帮风雅之士岂能放过?都想来亲眼见识一下这位能写出如此绝句、又能搞定瘟疫的“奇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王鼎看着请柬上那一长串他听都没听过的名号和头衔,眼前一黑。
医学会的拷问刚结束,文化界的鸿门宴又来了!他一个靠抄袭后世诗词撑场面的冒牌货,去跟这帮学富五车的真正文化人吟诗作对?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他想推辞,可送请柬的人语气恭敬却态度坚决,话里话外还点明了有应天府的官员在场,不去就是不给面子。
王鼎无奈,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三天,王鼎度日如年。
他一边要应付医学会那边可能后续的“探讨”,一边疯狂搜刮自己那点可怜的诗词库存,恨不得把小学背过的古诗全想起来。
诗会设在秦淮河畔一处极雅致的园林水阁中。
当晚,灯火通明,丝竹悦耳,名士云集,衣香鬓影。
王鼎穿着一身新置办的月白色长衫,混在一群气度雍容、谈笑风生的文人官员中间,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误入鹤群的土鸡,浑身不自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果然,寒暄过后,话题很快就引到了诗词上。
众人对王鼎那两句名句赞不绝口,纷纷追问全篇及出处。
王鼎早有准备,使出“失忆大法”和“谦虚神功”,一口咬定是“醉后胡言”、“偶得残句”、“并无全篇”,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灵感型选手,写完了自己都忘了。
他这种“藏拙”的表现,在某些人看来是高深莫测,但在另一些心高气傲的文人看来,就是故弄玄虚,徒有虚名。
酒过三巡,一位自恃才高、脸色微红的年轻文人,借着酒意,语带挑衅地说道:
“王先生医术通神,我等佩服。
只是这诗词之道,讲究的可是真才实学,厚积薄发。
若仅凭一两句残诗便享大名,恐难以服众啊?不知先生除了那两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