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魔音动芳心(1/3)
王鼎在金陵城的风头,真可谓是一时无两。
医界被他用“防疫法”和几句谁也接不上的“残诗”搅得七上八下,文坛又被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惊世之句震得鸦雀无声。
一时间,“王鼎”二字在南京的士林圈子里,成了“神秘”、“奇才”与“不可测”的代名词。
然而,总有人不甘寂寞,想要试试这潭水的深浅。
金陵城的音乐圈,尤其是以几位资深乐师和一位致仕的老礼部官员为首的“清音社”,听闻王鼎不仅医术诗词了得,竟还擅长“二胡”,拉出的曲调闻所未闻,甚至能让刘嘉那等清冷才女泪流满面。
这还了得?不亲耳听听,岂不显得我金陵乐坛无人,白白错过了这鉴赏“异音”的机会?
于是,一份措辞极其典雅客气,但骨子里透着不容拒绝的请柬,又送到了王鼎下榻的驿馆。
邀请他莅临“金陵乐坊”,名为“指导”,实为“献艺”,让金陵同好也领略一下他那“神乎其技”的二胡之音。
王鼎一看请柬,头立马摇得像拨浪鼓。
开什么玩笑!医学辩论可以胡诌,诗词可以抄袭,可这音乐是实打实的功夫!他那二胡水平,糊弄一下山阳县的老徐和马小六还行,在这南曲昆腔的发源地、高手云集的留都乐坊里卖弄?那不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吗!
他立刻搜肠刮肚准备找理由推辞,什么“舟车劳顿”、“技艺粗浅”、“不敢班门弄斧”之类的客气话写了一箩筐。
然而,送请柬的这位“清音社”管事,是个极擅言辞的老江湖。
他笑眯眯地听完王鼎的推脱,只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话:“王先生过谦了。
听闻先生曾言,‘音乐乃心声,技法为末节’。
我社同人,皆盼能聆听先生心声,感悟意境。
再者,此次小集,或许……或许连那位‘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陈圆圆大家,也会偶作停留,聆听雅音呢?”
前面那些吹捧,王鼎只当是耳旁风。
可“陈圆圆”这三个字,就像一道精准的闪电,劈中了他那颗属于现代男人的、充满了历史八卦和绮丽幻想的心!
陈圆圆!明末第一传奇美女!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的红颜!活的!(呃,至少在这个时空是活的)能见到真人?还能在她面前……拉二胡?
若能和这位美女能有交集,待到再次穿越回去,那可绝对有得吹了!!他能想象到自己那群损友口水拉拉的样子,哼哼,羡慕嫉妒恨去吧!
王鼎的呼吸瞬间急促了那么零点一秒。
理智告诉他这是陷阱,是糖衣炮弹,但……但是那是陈圆圆啊!穿越一回,不见见陈圆圆,跟去北京没爬长城有啥区别?
“咳咳,”王鼎强行压下内心的激动,脸上努力维持着世外高人的淡然,“这个……既然贵社同道如此盛情,若再推辞,倒显得王某不识抬举了。
也罢,技艺虽陋,然音乐贵在真诚,王某便献丑一曲,与诸位大家交流心得罢。
”
不就是拉个《二泉映月》吗?旋律记得大概,反正这帮古人也没听过原版,音准差一点,节奏乱一点,他们听得出来吗?只要把那股子凄风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