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牢中忆史,典籍梳理(3/3)
层里,狱卒搜查了好几次都没发现。
上面是《尚书?大禹谟》里的‘允迪厥德,谟明弼谐’,先生说,这是治国的根本,要‘遵循德政,谋划高明,辅佐和谐’……”他说着,忽然伸手从牢栏的缝隙里递过来一个东西,“这个也给你。
”
秦风接过来一看,是一小块用麻布包着的东西,打开来,里面是几枚干燥的艾草。
“这是干什么用的?”他不解地问。
“明天刑场上人多,说不定会有蚊虫,艾草能驱虫。
”老儒生笑了笑,皱纹挤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你要是紧张得说不出话,闻闻艾草的味道,能静下心来——我先生以前教我背书,就常用这个法子。
”
秦风握着那包艾草,心里暖烘烘的。
他没想到,在这生死关头,素不相识的老儒生会把这么珍贵的东西都给他。
他把艾草和竹简一起揣进怀里,紧紧按住,像是握住了救命的稻草。
“谢谢您,老丈。
”秦风的声音有点哽咽,“明天我一定把这些话说给始皇听,就算……就算真的活不下来,也让这些典籍多一个人知道。
”
老儒生摇了摇头:“别这么说,你得活着。
我们这些老骨头,死了就死了,可你年轻,记性好,还能把更多的书传下去——文脉不能断在我们手里。
”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狱卒巡逻的脚步声,伴随着铁链拖地的哗啦声,越来越近。
老儒生赶紧说:“快装睡!别让狱卒看出我们在说话!”
秦风赶紧躺回稻草堆里,闭上眼睛,耳朵却紧紧盯着外面的动静。
狱卒的脚步声在他的牢房前停了下来,他能感觉到有人在透过牢栏往里看,那道冰冷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身上。
“哼,还挺安分。
”狱卒啐了一口,骂骂咧咧地走了,“明天就上路了,装也装不了多久。
”
脚步声渐渐远去,牢房里又恢复了寂静。
秦风慢慢睁开眼,心脏还在“咚咚”狂跳。
他看向邻牢,老儒生已经重新躺下了,背对着他,肩膀微微起伏。
秦风重新坐起来,借着微弱的油灯,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半片竹简。
灯光下,“允迪厥德,谟明弼谐”八个篆字虽然模糊,却透着一股厚重的力量。
他试着把这八个字和自己记忆里的《大禹谟》拼接起来,慢慢回忆后面的句子:“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
对!就是这个!他在心里默念着,一遍又一遍,直到每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忽然觉得,怀里的竹简和艾草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有了温度,像老儒生的目光,像伏胜的期望,更像那些失传典籍的呼唤。
可新的担忧又冒了出来:老儒生给的竹简残片,能不能真的成为关键?自己记忆里的典籍,会不会有遗漏或者错误?始皇那么多疑,会不会相信一个死囚说的话?
油灯芯子“噼啪”响了一声,烧断了一截灯花。
秦风抬头看向窗外,天已经蒙蒙亮了,远处传来了鸡叫的声音。
明天,很快就要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把竹简和艾草重新揣好,闭上眼睛,继续在脑子里梳理那些典籍。
《尚书》的治国理念,《诗经》的民情风俗,还有《左传》里的历史教训……他要把这些都刻在脑子里,明天在刑场上,用尽全力喊出来。
不管能不能活下来,他都要试一试。
为了自己,为了老儒生,为了那些被烧掉的典籍,更为了不能断的华夏文脉。
喜欢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请大家收藏:()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