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融合记忆,洞悉危局(2/3)
炸和系统化思维训练的方杰。
他的意识,如同一个最高效的处理器,强行剥离了那些纷繁复杂、足以让人崩溃的情感,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对这些海量的记忆信息进行着高速的梳理、归类、分析。
这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对的前半生和这场起义进行一场彻底的。
优势分析…意识中闪过几个关键点,如同在黑暗中寻找萤火:
·核心忠诚:庞万春等少数骨干将领忠诚勇猛,历经败仗而不离不弃,是队伍最坚硬的骨架。
·民心基础:江南百姓苦于花石纲、朱勔等苛政已久,对义军曾有广泛同情与支持,民心潜力巨大,这是起义的土壤。
·思想旗帜:明教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具有极强的精神号召力和凝聚力,是一面宝贵的、尚未完全发挥其力量的意识形态旗帜。
·地理环境:身处江南水网山林地带,地形复杂,有利于弱势一方周旋、隐藏。
劣势分析…清单更长,也更触目惊心,如同身上一道道流脓的疮口:
·军事困境:兵力枯竭,装备残破,粮草断绝,士气崩溃,身处绝地,毫无转圜空间。
·组织痼疾:结构松散,号令不一,缺乏有效的层级管理和协同机制,本质上仍是放大版的土匪山寨。
·人才短板:严重缺乏战略规划、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情报分析等专业人才,导致头重脚轻,决策盲目。
·战略被动:缺乏稳固根据地,流寇作风严重,无法形成持续造血能力,一击不成便难以为继。
·内部隐患:成分复杂,忠诚度参差不齐,逆境中极易滋生叛变与动摇,钱振鹏之流绝非孤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机会分析…他努力在令人窒息的绝望中寻找那一丝丝缝隙:
·外部压力:赵宋朝廷主要军事力量被北方辽国(此时金国尚未完全崛起)牵制,投入江南的兵力并非无限,其后勤和持续作战能力存在极限。
·敌军弱点:官军久围不下可能产生懈怠轻敌情绪;童贯代表的朝廷官军与宋江代表的招安降将之间,分属不同系统,可能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与猜忌。
·信息盲区:若能找到一个支点,或能获得敌军部署、士气的宝贵情报,从而发现其弱点。
·时间窗口:敌军预定明日总攻,这既是巨大威胁,也意味着在此之前,对方可能处于最后的休整和准备阶段,若能成功骚扰拖延,或能争取到极其宝贵的喘息之机。
威胁分析…现实冰冷而残酷,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刃:
·**威胁:**洞外数千养精蓄锐的精锐敌军,明日拂晓即将发动的总攻。
·后续压力:朝廷可能继续增兵,周边地方豪强武装的敌视与落井下石。
·资源枯竭:粮食、武器、药品……一切生存物资都在告罄,生存线即将崩断。
·最大的敌人——时间!所有计划、所有挣扎都必须与时间赛跑,敌人不会给予任何喘息的机会。
一个清晰的分析矩阵在他脑中成型。
局面之恶劣,远超他最初的想象。
这绝非一次偶然的军事失败,而是政治、经济、组织、战略全面落后的必然苦果,是旧